关键词:文化内涵;音译;等效原则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措辞符号,是人们在相互互换中为了识别周围环境对位于地表特定位置上的地方所授予的名称,是由一定的词和词组构成,英语威信字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对toponymy的阐明为:“the place-names of a region or language or esp. the etymological study of them.”从以上中英文对地名的阐明来看,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意义,尤其是词源意义。地名的命名都有其缘故原由,或依据自然地貌特色,或依据某社会人文特点。如“海参葳”,其指称意义是指前苏联与中国、朝鲜接壤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其词源意义是“盛产海参的港湾城市”,又如Europe,其指称意义是欧洲大陆,而其词源意义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欧罗巴”的芳名。可见,地名每每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文化内涵,它还可以反响某一民族、某一地区及其某一历史阶段的地貌特色、物产、经济、历史史实(事宜或人物)、生存范围、历史变迁以及宗教崇奉等。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对地理位置的命名更是丰富多彩。
中国地名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许多古老的地名每每负载着历史时期的许多印记。地名可以见告人们朝代的年号、官府的名称、天子用字的避讳等。而且一样平常都会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如:古城苏州,有十几个别称:春秋期间,是勾吴的首府,称为吴中,也称吴都。战国时建立吴国,别称吴门。秦属会稽郡,郡县连称吴会。隋朝往后才以苏州山为由改称苏州。
在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如有地名与帝王及其皇族的名字相同,就必须变动,也便是避讳。这种避讳在历史上非常盛行,唐宋期间达到高峰。如河南省洛阳市的宁人坊,原名为宁民坊,因其讳唐朝李世民的名字,而变动为宁人坊;湖北咸宁县,原名为永安县,但在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因避太祖父赵殷永安陵讳而更名为咸宁县。
其余,地名还能够折射出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各行各业,各种商场的集散地。如北京的马厂、羊房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茂盛发达的畜牧业;北京的沙锅刘胡同、豆腐陈胡同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的手工业情形;北京的瓷器口、帽儿胡同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的经销的商品。北京的周口店、长城、天安门、紫禁城、十三陵等地名都能折射出古老北京的悠久历史。
中国自古至今曾涌现过许多宗教,各种宗教名胜古迹的名称均属地名,是宗教文化产物。我国的宗教名胜大致可分四类:庙(如八仙庙、药王庙、老虎庙等)、不雅观(如白云不雅观、玄妙不雅观、回龙不雅观等)、宫(如天宝宫、后天宫)、寺(如南山寺、少林寺)。庙是人们供奉先人、佛、神、仙、历史名人或进行敬拜的地方,如关帝庙、岳飞庙、地皮庙等。这些庙名虽然大略却反响出丰富的文化含义。有的庙名因此各种神、佛、仙名命名,如财神庙;有的因此历史人物命名,如周公庙;有的因此其他神如动物神或山神命名,如老虎庙。不雅观,在上古,是作为宫廷或宗庙大门两侧的高大建筑物。如白云不雅观、产生不雅观、等。这些玄门的“不雅观“名称,有的表明玄门的空想,如产生不雅观;有的表明玄门的崇奉,如朝天不雅观。宫,原用于指人们的住宅,后指帝黄的高大居室。玄门兴起,尊奉天上玉皇大帝、神仙,自然可以用“宫”作为建筑物名称,如太清宫、布答拉宫。这些玄门的宫名称,有的表明玄门的空想,如万寿宫;有的表明玄门崇奉,如奉仙宫。寺是佛教建筑名。禅院,佛寺的别名。“禅“的意思是“静虑 ”、“思维修”,即心中寂静、没有杂念。这是苦修成佛的路子。“院“本指宫室的围墙,后来和尚、尼姑等主处称院。明代往后,涌现禅院。佛教的命名反响出所供奉的佛神、佛教文化追求的空想、倡导的修行理念以及对国家的态度。有的佛寺因此佛神命名的,如千佛寺、不雅观音禅寺;有的因此佛教追求理念命名的如报恩寺、永泰寺等;有的因此佛教修行的理念命名的,如南华禅寺、不雅观音禅寺等;有的因此佛教教义命名的,如菩提寺、华严寺;有的因此佛教爱国不雅观念命名,如兴国寺、报国寺等。
郭锦桴认为:一个民族的社会心态不仅有伦理不雅观念而且还有社会代价不雅观、社会共同生理,乃至有宗教崇奉精神。从文化伦理的角度来核阅,地名不仅反响地理的自然景不雅观的各类特点,而且也反响人文地理景不雅观的各种特点,乃至还反响民族的社会心态。在我国地名中,地名每每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心理、传统代价不雅观念、伦理道德精神等人们所共有的社会心态,这种社会心态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反响。如长安镇、吉安县、福建省等这些地名反响出人们对美好富余生活的一种神往,对幸福龟龄生活、富强昌盛的社会的一种追求;太平山、永安市、安定门等这些地名反响出人们希望天下太平,永久过着和平、安定、安然的日子;顺义县、武汉市、五西岳等这些地名则反响出人们重义、重武卫的社会心态。其余,中华民族的历史社会是一个重宗族的社会,人们把宗族算作是社会构成的紧张支柱。天子把天下当做自己的天,老百姓把本宗族的居住地当做本族的乐土,在地名上冠以族姓。如石家庄、李家弯、王家店等。除此之外,我国许多地名还反响人们对龙神及历史人物崇敬和敬仰的社会心态。汉代《说文》先容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由此表明,龙并非一样平常动物,它变换莫测,是了不起的神物。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由于其头部像牛、马或蛇,又有蛇躯、鳞身、鱼尾、鹰抓、龟足,因此人们认为龙能反响中华多民族的领悟,被作为中华民族崇拜、崇奉的图腾。因此中国许多地名都带有”龙“字。如盘龙江、龙王庙、龙山等。
措辞是交际的工具。从社会措辞学的角度来看,交际的正常进行有赖于一定的措辞环境和工具。源出者(origi-nator,指作者或说话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和目的通报信息,接管者(receptor指读者或听者)根据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功能来精确把握其意义。译者只有虔诚完全地再现原文,只管即便做到译语与原语的功能效果对等,才能使译语读者得到与原语读者同样多的信息和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感想熏染。
关于地名的翻译问题,中共中心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新华社、中国科学院措辞研究所等单位。在20世纪中叶,各低廉甜头定了英、俄、法、德等语种的地名译音表。1989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统一制订了《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和英、法、西、德、俄、阿等语种的地名汉字音表以及罗、蒙、捷、匈等54个语种的地名译章表草案。199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颁布了英、俄、法、德、西、阿等地名译写规则。中国地名委员会撤销后,这方面事情由民政部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司卖力。1999年我国又颁布了《地名标牌城乡标准》,明确规定用汉语拼写我国地名。
笔者认为“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ce)最适用于地名的翻译。所谓等效原则并不是指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逐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对等关系,即“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中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等效原则强调的是两种措辞的接管者的感想熏染该当大致相同,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而非形式对等。地名是某一文化中特有事物的名称,属于专有名词。翻译时究竟采纳什么译法,必须视详细情形而作灵巧处理。
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transliteration)为主,力求准确规范
过去我国地名、人名译写均利用威妥玛式拼法。威妥玛式拼法是由英邦交际官、汉学家 Thomas Francis Wads(威妥玛,1818-1895)所创,他在中国从事了四十多年的侵略活动,与1888年创造的威妥玛式拼法影响很大。威妥玛式拼法拼法译写我国地名人名是不准确的,如用英语的清辅音“p t k“拼写汉语的爆破音“b d g”,如青岛(Qingdao)-Chingtao 北京 (Beijing) -Pewking等。1979年后,我国政府规定利用汉语拼音译写我国地名和人名,这是符合“以标准音为依据”的国际通用老例。音译要严格遵守源语和译语的标准发音规则,如英语发音要根据通用的国际音标,汉语发音则要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地名的音译可参照《英汉译音表》、《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或《天下地名译名手册》(辛华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如果一个地名的专名和通名都是单音节词,翻译是应根据汉语的读音规则,将通名看作专名的组成部分进行音译,然后再意译通名,分开书写。如:泰山 (Mount Tai) 长江 (the Changjiang River) 太湖(Tai Lake)等;对付那些同字不同音的汉字,由于他们在详细的地名中读音却是固定的,在翻译这类地名时,我们必须按照中国地名词典标注的汉字读音进行翻译。如:洞庭湖(the Dongting Lake),洪洞县(Hongtong County),六盘水(Liupanshiu City)六合县(Luhe County)。
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地名应以意译为主,音译加意译为辅
地名的基本义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能够反响出该地名的地域特色意义,或表达人们对地域的吉祥期待,或人们对历史事宜或历史人物的纪念等。由于有的地名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旅游点名称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地名时,为了引介地名的文化涵义,引发游客的好奇生理,引发人们对地名的遐想,以是地名的翻译除了采取音译法外,还采取意译的方法。所谓地名的意译是指翻译时可将不易为英语读者理解的地名先化解为意义相称的词或词组,然后再译成英文。以是钱钟书师长西席说过:“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许渊冲教授也认为“翻译乃至可以说是‘化学’是把一种措辞化为另一种措辞的艺术。”由于英汉措辞文化背景的差异,纵然将我们所熟知的地名搬到译文中去,英语读者也会莫明以是。
如: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虎妞着了慌。到娘娘庙,她求了个神:一点喷鼻香灰之外,还有两味草药。(老舍《骆驼祥子》)施晓青将其译为:Xiangzi was dead to the world for two days and nights and Tigress began to panic .She went to the Temple of the Goddness of Fertility and asked formag-ic prescription,which called for a little incense ash and two or three medicinal herbs.
如果把娘娘庙按照音译的方法译为“Liangliang Temple”则无法把我们崇尚神灵的宗教文化内涵表达出来,而施晓青将Liangliang转化为the Godness of Fertility,国外读者就会对中国这样的宗教文化一览无余。又如“聚仁巷”表示了中华民族讲仁义道德的生理以是Paul White将他转化成”Gathering Benevolence Lane”,“妙峰山”转化成”Fantasy Peak”等。
由上可见,地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点已引起了措辞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家的重视,它可以帮助人类理解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的经济、文化、地理、宗教等。在翻译地名时,探析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主要的实践意义。地名翻译的关键在于译名究竟以何种得当的办法在目的语中指称源语名称之所指。由于地名阐明中,译者实际处理的工具是源语名称的所指而非名称本身,因而可译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译者的主不雅观能动性干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实际上实行着一个对源语名称的所指进行重新命名的行为,从而实现语符——所指关系在目的语的重构。
来源:《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作者:王利军
编辑:罗舒平
校正:邬卓晶
任务编辑:郝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