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五月,隋大丞相、唐王李渊建立。唐立国不知足盘据一方,李渊父子君臣披甲上阵,平定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举和河西大凉王的李轨,清剿借突厥势力霸占一方的刘武周,扫平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 打败盘据河北的窦建德和盘据江陵的萧铣,一鼓作气扫平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盘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李渊从地皮制度、货币流利、法律修订、官制、科举、兵制等方面拨乱反正,社会秩序得以规复。其后,宣武门之变,贞不雅观之治,武后执政,改唐为周,宫廷事变,盛世开元,安史之乱,两京失守,胜利平叛,藩镇林立,宦官专权,元和复兴,朋党争权,南衙北司,黄巢叛逆,社会大乱,朱温篡唐等重大事宜伴随着大唐走向终点。在盛唐期间,经济繁荣,人口茂盛,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国际都邑天下瞩目,国际交往四通八达,天下影响流传百世;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为代表的大唐诗歌高原上高峰林立。惜于唐朝后期朝政腐败,宦官弄权,官逼民反,盛世大唐淹没在叛乱叛逆浪潮之中。唐共传22帝,历289年,都长安。其间武则天于公元690年代唐称帝改国号周,公元705年中宗复国号唐。公元907年三月被朱全忠篡。
1.高祖李渊
公元618年五月二旬日,原隋朝唐王李渊,以隋恭帝杨侑禅让而登基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李渊出身显贵,其祖父李虎为北周重臣,去世后追封唐国公。隋初,袭封唐国公的李渊先后任多州刺史、太守,后在隋末蜂起的群雄中异军突起。建立唐王朝后,随即展开统一全国战役。他率领部下先后打败盘据称王的薛举、薛仁杲、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徐圆朗、刘武周、高开道等,降李轨、杜伏威、李子通、冯盎和萧铣,始得天下大定。李渊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承继隋制,中心仍实施三省六部制, 地方紧张以郡县两级为主;经济方面颁布均田令,规定授田数,订立户籍,纳粮收捐;军事方面仍以府兵制为主;教诲方面中心设立国子监、太学,地方设立州、县学,连续推进科举考试,为国家选拔管理人才。公元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去世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 并于同年八月八日将帝位传于李世民,李渊以太上皇年夜公元635年五月六日病逝,其在位9年,终年70岁。
2.太宗李世民
公元626年八月九日,28岁太子李世民登基称帝。李世民聪慧过人,18岁即出奇计解隋炀帝雁门之围。后积极鼓励支持父亲反隋自主。唐立国后,他亲率大军讨平瓦岗军,打败窦建德、刘武周、王世充等强大盘据势力,又在与太子抵牾日升自身难保之危急关头,果断发动政变消灭宿敌。亲政往后,李世民时候以隋为鉴,努力规复发展生产,让公民休养生息; 率先垂范戒奢从俭,禁止大兴土木营建宫室;修订《贞不雅观律》,制订去世刑复审制度,带头实行法律;重视百姓教养,实行学校教诲,加强科举考试制度,重视选拔任用官员,主动客气纳谏,改动执政策略;看重强边化民,消灭屡屡犯边的东突厥,收复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设安西都护府,重开丝绸之路; 嫁文成公主与吐蕃,广泛传播前辈文化和制造技能。高谋远虑、励精图治的李世民创立有名天下的贞不雅观之治。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病逝,其在位24年,终年51岁。
3.高宗李治
公元649年六月一日,22岁太子李治继续天子位。初登基,尊贞不雅观遗规,行均田制,修《永徽律》;连续对周边用兵安抚并用,大食国遣使朝献;先后破西突厥、高丽,讨平百济,又击吐蕃,置安西四镇,统有西域,使唐朝边陲扩展到最大。此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逐渐形成“天皇”“天后”二圣格局。随着李治身体状况日差,朝廷即以武后执政为主。公元683年十仲春四日李治病逝,其在位35年,终年56岁。
4.中宗李显
公元683年十仲春十一日,28岁太子李显登基后, 头脑发热,要把韦后从八品的父亲韦玄贞提升为门下省主座侍中,遭到宰相等朝臣的反对。公元684年仲春六日,皇太后武则天宣告废李显为庐陵王。
5.睿宗李旦
公元684年仲春七日,皇太后武则天下诏,23岁李旦即天子位,武则天临朝。李旦却被长期软禁在皇宫, 直到公元690年玄月十二日,李旦被改称“皇嗣”。
6.圣神天子武则天
公元690年玄月十二日,武则天自主为圣神天子, 改国号为周。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李世民召入宫中,封为秀士。其后她与太子李治相遇,二次入宫以精明手腕和残酷手段打消异己,被李治封为皇后,并逐渐节制朝政。其后,亲手将儿子李弘和李贤诛杀,废黜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用酷吏革除异己, 以高官厚禄招揽人才,以卓越政治才能管理国家。公元698年玄月十五日,武则天封李显为太子。公元705 年正月二十四日,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其称帝16 年,实际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不雅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励精图治成效显著,治国理政不让男子。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逝,遗诏“撤销天子称号,改称则天算夜圣皇后”,终年82岁。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李显二次登基称帝,复国号唐。李显信赖韦后、武三思,家事国事混为一谈,无力掌握政治局势。公元710年六月三日,韦后伙同安乐公主将李显鸩杀。李显前后在位8年,终年55岁。
7.少帝李重茂
公元710年六月七日,韦后矫诏立16岁李重茂为天子。六月二十四日李重茂让位于李旦,其在位17天。公元714年七月去世,终年20岁。
公元710年六月二十四日,李旦第二次登天子位。在此之前,李旦三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自动员政变, 革除韦后一党,废韦后所立傀儡天子李重茂。李旦和亲突厥,置二十四都督府、十道按察使。公元712年七月二十五日,李旦下诏传位于太子李隆基,后于公元716年六月十九日病逝,其前后在位10年,终年55岁。
8.玄宗李隆基
公元712年八月三日,29岁太子李隆基继续天子位。时历经多次宫廷政变,吏治已经混乱不堪。李隆基明确宣告“官不滥升,才不虚授”。他选贤任能, 起用有名政治家做宰相,裁汰冗员,精简机构,亲自选拔重臣、考察县令,重办强占田地的贵族豪强,在全国开展“检田括户”运动,看重兴修水利,广泛开源节流,农业展现勃勃活气,经济很快步入繁荣。军事上改府兵制为募兵制,颁布练兵诏书,扩大屯田区域,陆续收复沦陷州城,破吐蕃,联契丹,御突厥, 天竺、波斯、新罗、大食等72国遣使来唐。唐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发展,开启中国史上繁荣昌盛的“开元盛世”。然晚年宠杨贵妃,信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放任藩镇繁殖,引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连忙由盛转衰。公元756年六月,太子李亨在灵武登极称帝,尊称李隆基为太上皇。次年, 亡命四川的李隆基返回长安,于6年后的公元762年四月五日病逝,其在位45年,终年78岁。
9.肃宗李亨
公元756年六月十三日,46岁太子李亨在灵武即天子位。李亨为玄宗第三子,自幼影象力超人,熟读诗书。李亨久历宫廷斗争,为人低调,直到28岁意外封为太子,又在太子位上苦熬18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九日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15万大大军直捣京城长安,唐军无力抵抗。在随玄宗逃往蜀地途中,李亨经坚持平叛部将和民众要求,北上灵武登基,指挥军民抗击叛军。大将郭子仪、李嗣业等率领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肃宗作为民众精神支柱连续指挥平叛,功不可没。然其治国能力有限,听信谗言,重用宦官外戚,为唐朝后期留下严重祸患。公元762年四月十八日李亨病逝,其在位7年,终年52岁。
10.代宗李豫
公元762年四月二旬日,37岁太子李豫登基登基。时安史之乱尚未结束,代宗以李适为兵马大元帅开始总反攻。次年,史朝义缢去世,安史之乱结束,但唐朝已是满目疮痍,灾害各处。且代宗李豫姑息养奸,致使安史降将霸占浩瀚地区,而且许可他们世代相袭, 实际上形同盘据;吐蕃陷陇右入京师,袭扰不断;回纥深入洛阳烧杀劫掠,党项、羌、浑不断袭扰边疆; 朝中宦官势力熏人,内忧外祸加剧,民众苦不堪言。公元779年五月二十一日,李豫病逝,其在位18年,终年54岁。
11.德宗李适
公元779年五月二十三日,38岁太子李适登极登基。面对千疮百孔的政局,李适似有一番年夜志。他禁止岁贡,禁止官员做生意,改租调制为“两税法”。然而面对朝内激烈党争和边疆严厉场合排场,面对愈来愈烈的藩镇盘据,生性猜忌、难容忠臣的李适不但无力改变,而且逐渐变态到非常贪财、主动敛财。尤其过度重用宦官,而且让宦官执掌禁军,从此将皇家性命交于宦官之手,祸患之渊深不见底。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李适病逝,其在位27年,终年64岁。
12.顺宗李诵
公元805年正月二十六日,45岁太子李诵登基称帝。李诵久病不愈,意志和身体一样已不做主。登基之后,事无年夜小皆决于宦官李忠信等人。公元805年八月四日,宦官俱文珍等逼李诵下诏传位于太子李纯, 让其自称太上皇。次年正月十九日李诵病逝,其在位七个月,终年46岁。
13.宪宗李纯
公元805年八月九日,28岁太子李纯即天子位。李纯以太宗、玄宗为榜样,决心拔除时弊,削平藩乱, 实现复兴。他以杜黄裳、李绛、裴度等人为相,平剑南节度使刘辟、浙西节度使李锜、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淮西军节度使吴元济等反乱,唐王朝重归统一。之后宪宗李纯骄奢放肆,笃信仙佛,服食丹药,脾气暴躁,苛责侍从。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李纯被身边宦官陈弘志刺去世,其在位16年,终年43岁。
14.穆宗李恒
公元820年闰正月三日,宦官梁守谦、王守澄拥立26岁太子李恒即天子位。李恒全部精力在嬉戏嬉戏,不会也不爱处理朝政,藩镇之乱再度兴起。唯有和亲会盟缓解回纥、吐蕃压力,可以算作穆宗些许之功。公元824年正月二十二日,李恒病逝。其在位5年,终年30岁。
15.敬宗李湛
公元824年正月二十六日,16岁太子李湛登极。李湛一味赏宦官、打马球,荒淫游荡,毫无节制。公元826年十仲春八日,打猎深夜回宫大醉的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刺杀,其在位3年,终年18岁。
16.文宗李昂
公元826年十仲春十二日,宦官王守澄等拥立李湛兄、19岁江王李昂登上天子位。李昂在位期间,宦官当政,朋党相争,藩镇反乱。公元835年欲诛宦官,反而酿成数万人惨去世、宦官气焰更加嚣张之祸。公元838 年十月宦官杀李昂太子李永,后又假传诏书封颍王李炎为皇太弟。公元840年正月四日,李昂病逝,其在位14年,终年32岁。
17.武宗李炎
公元840年正月十四,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矫诏拥立李炎登天子位。李炎为穆宗李恒第五子。登基欲抑制宦官、减少藩镇,未能如愿。其间幽州卢龙军将领陈行泰、河东军将领杨弁背叛,回纥、党项、羌不断扰边,朝中牛僧孺、李德裕为首两派争斗不断,李炎有心干事而无力回天。公元846年三月二十三日,李炎病逝,其在位7年,终年33岁。
18.宣宗李忱
公元846年三月二十六日,宦官马元贽等人拥立宪宗第十三子、武宗李炎叔父、37岁光王李忱登天子位。李忱因其母在宫中地位卑微,自小沉默寡言,谨慎小心,宦官认为便于掌控才拥立为帝。然一登基, 李忱行事武断果断。他尊重儒生,唯才是举,不徇私情,改革科举中的弊端,重视稽核官员实际德能,将户口增加列为官员考察内容,规定中心官员要有地方任职经历。在任期间权豪敛迹,奸臣畏法,宦官收敛,贤良致用,收回河陇,边疆安宁。然耽于道术, 喜服丹药。公元859年八月七日,因服食丹药中毒身亡,其在位14年,终年50岁。
19.懿宗李漼(cuǐ)
公元859年八月十三日,宦官王宗实等矫诏拥立宣宗李忱宗子、27岁郓王李漼继续天子位。李漼虽然年长继位,但宦官看重的是他昏聩无能、生性好玩。李漼在位期间,一任宦官行事,全国到处兵变,天灾人祸并行。公元873年七月十九日李漼病逝,其在位15 年,终年41岁。
20.僖宗李儇(xuān)
公元873年七月十六日,在懿宗病逝前三天,宦官刘行深、韩文约等杀懿宗年长诸子,立懿宗第五子、年仅12岁的普王李俨(李儇)为帝。幼年继位,李儇虽无执政能力,但下棋、蹴鞠、斗鸡、骑驴、击球之类无所不精,正中下怀的宦官尽揽朝权。时王仙芝、黄巢叛逆风起云涌,年已19岁但玩性正浓的李儇不得不远逃巴蜀躲避。五年之后避难归来,京城已经褴褛不堪,藩镇军阀仍旧争斗不休。公元888年三月六日, 流落8年的李儇病逝,其在位16年,终年27岁。
21.昭宗李晔
公元888年三月六日,宦官杨复恭拥立僖宗李儇22 岁弟李晔即天子位。时杨行密、朱全忠、李克用、孙儒等大肆混战,势力日增的朱全忠于公元904年闰四月强行迁都到自己领地洛阳。当年八月十一日,朱全忠派兵杀李晔。李晔在位17年,终年38岁。
22.哀帝李柷(zhù)
公元904年八月十五日,朱全忠矫何皇后诏立昭宗李晔第九子、13岁李柷为天子。朱全忠攻取襄州、江陵,李柷封其为相国,接着又封其为王。公元907年三月二十七日,朱全忠逼李柷禅位于己,唐亡。次年仲春二十二日,李柷被朱全忠鸩杀,其在位4年,终年17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