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期间,格律诗还没有涌现,但是古人在音律上还是很有讲究的。

老街来解读一下,不一定精确,欢迎大家拍砖。

先看一下这首诗:

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个中。
星汉残酷,若出其里。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

老街诗词闲话35从平仄押韵的方面讲解不雅观沧海这首诗

一、文体

这首诗是四言的古体诗,在魏晋期间已经涌现了大量的五言诗,不过曹操最有名的几首诗中《短歌行》、《龟虽寿》、《不雅观沧海》却都是四言诗。

古体诗对付平仄押韵并不严格,由于那时候并没有形成格律诗的规则。

二、关于平仄

四声是由梁朝的沈约等人归纳并提出来的,平上去入中,把上去入归为仄,出身了平仄之说。
这时曹操已经逝去了大约300多年。

但是,四声可能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存在,曹操的这首诗中非常把稳平仄的错落,比如:

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

日月之行,若出个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入声。

水何澹澹,中平仄仄。
树木丛生,仄仄平平。

这种四言平仄相间的短语,在宋词中被大量的运用,例如《沁园春》: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烦懑哉。

《念奴娇》: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江山如画,人生如梦等等

以是说平仄是后人在古人的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古人并没有形成规则,但精良的墨客却能够节制这一技能。

​​

△ 沈约 《沈隐侯集》

三、押韵

汉魏六朝诗一样平常是隔句押韵,但是当时的发音与后来的发音差别太大,并不完备附和后期的押韵规则,七个韵字如下:

1、以下四个字作为邻韵,在唐朝也是可以用的,在词韵里边就在一个韵部里。

峙,志,去声四寘。
里、起,上声四纸

2、以下3个字有待论证

海,上声十贿 。
茂,去声二十六宥 。
中,去声一送、上平一东。

3、听下专家的话

王力教授谈到汉魏六朝诗押韵的问题时,他认为这6个字押韵:“海,峙,茂,起,里,志,押韵。
”,有时有押韵处而不用韵的,\"大众日月之行,若出个中\"大众的\"大众中\公众字便是一个例子。

道听途说,引玉抛砖,欢迎各位互换切磋,予以示正。

@老街味道

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