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清雅高洁,傲霜斗寒,深受众人的喜好,在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绽放出了别样的文化韵味。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岑参的“遥怜故宅菊,应傍沙场开。
”都是耳熟能详的佳作名篇。

分享六首菊花诗词,在菊花盛开的时节,感想熏染超过时空的清雅与高洁。

〔1〕

六首极美的菊花诗词为何花中偏幸菊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肯枝头抱喷鼻香去世,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身处宋末元初的动荡期间,南宋覆灭后,他隐居山林,终生不仕。

国家破碎,民族危亡,墨客却如同一朵傲立于寒风中的菊花,坚守着自己的崇奉。

百花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盛开,唯有菊花傲立在秋风里,从不与百花争艳。

待到百花凋零之后,菊花立于稀疏的竹篱旁,阔别尘嚣,却得意其乐,这份孤高与淡然,自有无穷的意见意义与深意。

凌厉的风霜中,菊花即便枯萎而去世,依然坚守在枝头,抱紧那清雅的喷鼻香气,不肯被秋风吹落在尘土泥沙之中。

菊花常被授予隐士之风,它不畏寒冷,独自绽放于秋风萧瑟之中,这份孤高清逸,正是墨客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2〕

野人饷菊有感

明·张煌言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张煌言是明末清初墨客,以抗清活动而著称。
在当时的烽火连天中,墨客留下许多动人心魄的作品,这首诗便是个中一首。

战役结束,我站在秋风中,面带笑颜欣赏周围美好的景物,村落庄的老百姓送给我一束菊花。

你看这菊花的枝茎,虽经历了无数次寒霜的侵袭,却依然傲然特立,愈发显得苍劲有力。
请不要让菊花的花瓣,在风雨中倾斜凋零,失落去原有的姿态。

“铁骨”,形容菊花枝干之坚硬,经霜而不折,正是其坚韧精神的写照。
“金心”指代菊花的花朵。

墨客以菊自喻,借物抒怀,即便环境恶劣,依然能以乐不雅观的心态笑对世间繁华,这份从容与自傲,正是他刚毅不屈精神的表示。

〔3〕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清晨时分,初降的寒霜悄无声息地降临,轻轻覆盖在屋檐的青瓦之上。

那些曾经绿意盎然的芭蕉叶,经受不住秋霜的侵袭,此刻已经折断,池塘中的荷花早已凋零,只剩下残败的荷叶倾斜在水面,一片悲惨。

唯有竹篱旁的菊花,以它的坚韧与傲骨,年夜胆地欢迎寒霜。
金黄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让清晨多了一份暗香。

白居易生平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清高自守的心。
菊花的耐寒、高洁,正是墨客自身品质的写照。

〔4〕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玄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长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这首诗气概恢宏,笔势刚劲,他以菊花自比,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寄托于菊花之上。

等到天高气爽的玄月,菊花怒放,而百花都已经黯然失落色,凋零殆尽。

菊花浓郁的喷鼻香气,直冲云霄,弥漫了全体长安城。
风吹花瓣,各处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黄巢在另一首《题菊花》中,表达了自己宏伟的抱负:“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如果有朝一日成为青帝,一定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黄巢笔下的菊花,有一种豪迈的气概,迸发出石破天惊、震古烁今的气势。

〔5〕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风起,万物开始凋零之际,菊花以一种傲然的姿态,绽放枝头。

庭院里,一丛一丛的秋菊环抱着屋舍,繁茂的景象,就像是东晋陶渊明师长西席笔下的世外桃源。

墨客绕着竹篱缓缓行走,一遍又一各处欣赏着盛开的菊花,浑然不觉,太阳已经逐渐西沉。

墨客强调,在百花中,自己并不是特殊偏爱菊花,只是由于在萧瑟的秋季,菊花开过之后,就再没有别的花可以不雅观赏了。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以自己不屈的精神,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6〕

书事

清·黄宗羲

初晴泥路觉盘跚,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烈,黄花偏耐苦中看。

黄宗羲,字太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落败后隐居著书。

秋日雨后初晴,脚下的泥路依旧湿滑,墨客步履蹒跚地前行。
耳边松涛阵阵,仿佛带着砭骨的寒意,使人感到凉刺骨髓。

不要怨恨西风的凛冽与寒冷,你看那菊花,依然在寒风中傲然绽放,散发出独特的芬芳,显得十分好看。

墨客托物言志,借菊花不畏艰巨,迎风怒放的壮丽景象,表明自己在困难困苦中,依然武断信念,保持高洁,不向困难低头的志向。

来源:一诗一天下微信公众年夜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