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山东青州举办了一次李清照形象全国海选,吸引了近1200人报名。

经由多轮的比拼,西安的某位姑娘拔得头筹,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网友认为,冠军实至名归,这位姑娘秀外慧中而又不失落火辣,蕴藉内敛却激情亲切旷达,符合人们心中李清照的形象。

不过也有人认为,“三瘦词人”李清照选拔的第一标准是苗条。

雨后李清照向新婚丈夫求欢写下一首撩人宋文句句都在诉说相思

另有描述,李清照“绣⾯芙蓉⼀笑开。
斜飞宝鸭衬⾹腮”。

因此,李清照当是身形淡薄,多思多虑,且常爱凭栏醉酒。

活动海选出来的冠军,既缺少李清照散发的那种忧郁,也没有她忧国思家的深奥深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李清照。

与其把韶光摧残浪费蹂躏在纠结李清照的样貌上,倒不如花些工夫来研讨她的诗词。

李清照这位“千古第一才女”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究竟如何,她又是若何的性情,不妨从她的作品中寻觅一二。

少年景名撼京城,嫁为人妇妻似友

“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出生是牛马”,而李清照便是“生在罗马”的那一类人。

李清照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其祖父曾追随三朝元老韩琦旁边,其父李格非也是韩琦的得意学生,后来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本日如果去孔林拜会,还能见到李格非的真迹。

除韩琦外,李格非还有一位“小有名气”的老师,名叫苏轼。

李清照的母亲是曾与韩琦同朝为官的王拱辰的孙女,自幼饱读诗书,是远近有名的大家闺秀。

出生于这样的贵族家庭,李清照从小鲜衣美食,父母也故意培养她在文学方面发展。

李清照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笔。

苏轼的大弟子对李清照赞许有加,逢人就夸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九岁旁边,李清照跟随父亲来到都城汴梁。

李清照在山东也是见过世面的的人物,可济南府哪能和东京相提并论。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喧华十数里”的繁华,引发了李清照的创作希望。
她提笔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末了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引得当朝文人无不比武夸奖,乃至还有人要拜她为师。

后来,李清照又打仗了《读复兴颂碑》,心中颇为感慨,写下《浯溪复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

李清照在文中,假借批驳唐玄宗李隆基,来提醒宋朝统治者不要忘了前车之鉴。

李清照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竟然有此等家国情怀,令当朝文人士大夫们钦佩不已。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李清照以她的才华赢得了讴歌与肯定。

李清照的出身和性情,决定了她不可能和别的女子那样循规蹈矩地默守三从四德。

她时而性情旷达,时而郁郁寡欢,诗词中既有闺中情愫,也有家国离乱。

对待爱情,李清照敢爱敢恨,敢为人先。

徽宗靖国元年,18岁的李清照和21岁的赵明诚在东京喜结连理。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礼部侍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是吏部侍郎,可谓门当户对。

只管不是由于爱情,但两人很有共同措辞。

结婚前赵明诚就拜读过李清照的词,是她的虔诚粉丝。

一年上元灯会,李清照和从兄李迥夜游京师,恰好赵明诚也出来赏灯。

见到李清照后,赵明恳切动不已,想着一定要把李清照娶回家。

赵明诚跟父亲赵挺出了个字谜: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挺这才明白,原来儿子是有心上人了,赶紧找来媒人去李家提亲。

赵明诚和李清照一样都是神童,在文学上有几分成绩。

赵明诚最大的爱好,便是网络前代的金石刻词。

婚后,李清照也耳濡目染地爱上了金石文物。

虽然两家都是朝廷大官,可李格非和赵挺都很清耿介直,以是没多少积蓄能给二位新人。

刚结婚时,李清照二人的生活过得非常清苦。

每月的月朔、十五,是赵明诚放假的日子,回家前,他总是先跑到典当行当几件衣裳,用这些钱去相国寺买他们最爱的碑文和果实。

两人相对展望,亲密的咀嚼碑文、果实,日子过得清苦了些,夫妻俩却乐在个中,自称是“葛天氏(“乐舞”的发明者)之子民” 。

刚成婚的那些日子,是李清照最快乐的光阴,她总是绝不掩饰笼罩自己对赵明诚的爱。

向新婚丈夫求欢,写词句句诉说相思

六月的某一天傍晚,刚下完雨后,景象非常清爽。

李清照弹完笙簧,又抹了一层淡淡的妆。

李清照凝脂般洁白嫩滑的肌肤,透过绛红薄绡的睡衣若隐若现,沁人心脾的清香轻轻吹送。

她拍了拍床沿,轻启玉唇,对赵明诚说了句:“郎君,本日晚上的竹席可真风凉呵。

赵明诚自然心领神会,来到李清照身边。

李照将这件事写成一首撩人宋词,曰《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喷鼻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这首求欢之词,句句拨民气弦,纵然是在社会高度开放的本日,读来也难免让人羞红了脸。

上乘的诗词,都是作者心中所想之表达。

李清照绝不介意,把夫妻二人的甜蜜放入词中,留给众人不雅观瞧。

婚后的第三年,赵明诚被叮嘱消磨到外地出差。

市价九九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孤守空房的李清照想着日子赶紧过去,就喝了一天的酒。

醉意朦胧间,李清照灵感大发,写下一首流传至今还登上语文教材的名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赓续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借黄花衬托人的干瘪,以瘦暗示思恋之苦,蕴藉深奥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清照没有用笔墨去描述相思之苦,离去之痛,每个字却都在映渲染对夫君的思念。

远方的赵明诚收到妻子的相思,颇为冲动。

李清照的才华横溢,也激发起了赵明诚的好胜欲。

于是,他闭门三天,整日在房中研讨,写了五十首词。

赵明诚把作品给朋友陆德夫不雅观瞧,陆德夫通读一遍,跟赵明诚说:“只有三句绝佳”。

赵明诚好奇地问:“是哪三句?”

陆德夫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这才不好意思地和陆德夫说,自己的词里掺杂着夫人李清照的句子,而那绝佳的三句,正是出自李清照之手。

自此,赵明诚对李清照的敬佩之心,更进一步。

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明诚有易安

赵明诚从太学毕业后入朝为官,家庭有了固定收入来源。

不过他们并没把钱都花在吃喝玩乐上,而是赌咒:“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每听说一个地方有古玩字画,夫妻俩就连夜动身前往。

假如有称心的传世佳作,两人就会直接跑到当铺把外套当掉。

听说宫里的馆阁中藏有不少稀世珍品,他们就会找关系托朋友费尽心机的借来,再没日没夜的缮写。

这种恩爱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小两口就由于李格非牵扯上了党争而被迫分开。

好在风波很快过去,李清照也得以跟赵明诚团圆。

李格非、赵挺之、赵明诚这是朝中的清流,早已把蔡京等奸臣得罪个遍。

蔡京得势后,直接抓了赵挺之父子,夺了他们的官爵,并将其逐出京师。

李清照随着赵家老小,去了青州屏居。

对一样平常人来说这是灾害,可对李清照和赵明诚却怡然自乐。

摆脱了朝政的骚动,两人终于可以踏实地过自己的生活。

李清照给书房取名为“归去堂”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自号“易安居士”。

这取自《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可见其对田园生活的神往。

在山东的那段日子,他们手中已经有了不少积蓄。

两人把资产都拿出来,搜求金石古籍。

位于齐鲁腹地的青州,是一座文物宝库。

李清照夫妇逐渐网络了《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还有大量的春秋期间的文物。

每找到一本书,他们就共同订正;每寻到一幅画,他们便一同把玩。

后来,赵明诚被调往莱州、淄川为官,这又为夫妻俩寻觅瑰宝创造了地理条件。

结婚多年,赵明诚的官职在变,李清照的容颜也在变。

不变的,是两人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李清照的才华横溢。

赵明诚虽然文笔不及李清照,却也用他的办法表达着爱意。

李清照三十一岁生日时,赵明诚为她画像,并题词曰: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

李清照、赵明诚的爱情故事,在世间成为一桩嘉话。

在当时妻子只被当作丈夫的附属品,人们对琴瑟和谐的最佳赞誉,是“举案齐眉”(用饭时,妻子跪在丈夫跟前,将装着碗筷的的托板举至眉毛处)。

而李、赵两人的婚姻,已经达到“古风妻似友”的高度。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李、赵二人婚后所共同经历的劫难,大都是一些政治灾害。

然而,这对夫妻很快迎来真正的寻衅。

公元1127年金国南下,攻破东京城,俘获徽、钦二帝,酿成靖康之乱。

中原大地,生灵涂炭,赵明诚借着为母亲奔丧,跑到了江宁府(南京市),只留李清照一人在即将沦陷的山东。

李清照展现出了“女男人”的一壁,她自己在浩如烟海的瑰宝中挑选该带走的物件,先扔掉了比较厚重的书本,又丢下了重复的画,没有题名的古玩。

后来,索性直接把沉重的古玩和“稀松平常”的画也放在了青州。

只管如此,李清照的家当还是装满了15辆马车。

她带着这些稀世珍宝,穿过烽火燎原,超越兵荒马乱,不到700公里的路,她足足走了一年。

见到日思夜想的赵明诚后,李清照没有太多的愉快。

望着面前的满目疮痍,她悲从心头起。

想想宋高宗的一昧媾和,李清照恨意绵绵无绝期。

此时,她的词作风格从婉约变成了忧国忧民。

李清照怒而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欠刘琨”。

李清照不仅对赵构不满,对她的表姐夫也很排斥。

表姐夫不是别人,正是南宋第一佞臣秦桧。

令李清照没想到的是,她的快意郎君赵明诚也是毫无气节之徒。

建炎三年,时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由于畏惧直接弃城独自逃跑。

赵明诚抛弃了江宁百姓,抛弃了作为一个官员的任务感,也丢失了李清照对他的爱。

两人再相见时,气氛尴尬之际。

李清照故意疏远赵明诚,不论其说什么做什么,都敷衍回应。

后来,赵明诚被委任为湖州知府,上任途中,李清照一声不响,眼中尽是对赵明诚的鄙视。

在途经乌江时,李清照想起了江边自刎的楚霸王,悲从心头起怒而写下:“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站在李清照身后的赵明诚羞愧难当,自此忧愤成疾,不久后与世长辞。

赵明诚去世后,作为嫠妇的李清照孤苦无依,她的收藏频繁被盗。

为了找个依赖,她又嫁给了张汝舟。

不过张汝舟并非至心爱李清照,而是看重了她的藏品。

当张汝舟创造李清照身无分文时,原形毕露,对其拳脚相加。

李清照怎能忍受的了这种屈辱,一怒之下哀求与之离婚。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妻告夫之事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纵然有一众亲友的说和,李清照还是被羁押了9天。

出狱后的李清照成熟了,不再是那个只知情爱的“少女”。

她将全部的目光都投在了山河荡漾之上,希望用笔触来唤醒统治者的热血。

可赵构不是雄主明君,他只想在南方偏安一隅。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李清照在故国沦丧的悲惨中,在尘世飘零的痛楚中,黯然离世。

如今,间隔李清照去世已经由去了800多年,可她的诗仍在传唱,仿佛李清照还留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