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大略易学的藏语口语
随着藏历土猪新年的附近,西藏已经被年味弥漫。茶馆里、公交车上、大街小巷里都是:“你们家炸卡塞了没?经幡树买了没?小孩的衣服买好了吗?……”
本日教给大家的便是藏历新年前每家每户都要做的准备,以及藏历新年的传统习俗的十个藏语,负责聆听哦。
【挂经幡】
“挂经幡”翻译成藏语是“塔觉卓吧”。
经幡是藏历新年必备的年货之一。藏历新年期间的一个良辰吉日,百口人穿上藏装,带上“切玛”(五谷丰收斗)和青稞酒,聚拢在屋顶,为自家的房顶改换五彩经幡树,有辞旧迎新之意。
五彩经幡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赤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绿水;黄色代表黄土或者大地。
【炸卡塞】
“炸卡塞”翻译成藏语是“卡塞扎吧”。“卡塞”是藏文音译,卡塞是一种糕点。
“炸卡塞”是藏历新年中最隆重的准备活动之一。由于堆“德嘎”的紧张材料是“卡塞”,过年必吃的一个传统美食也是“卡塞”。作为甜点的“卡塞”,一样平常用最纯洁的酥油,最精良的面粉,涂上颜料,裹以砂糖,堆“德嘎”的卡塞可以用菜籽油来炸制。
【堆德嘎】
“堆德嘎”翻译成藏文是“德嘎只吧”。
“堆德嘎”是一层一层错落有致地把油炸果子高高叠起,再在四周用酥油、奶渣、糖果等食品点缀,用各种食品装饰而成,配上哈达,更显色彩绚丽,寓意着庆贺丰收,预祝新年吉祥快意。
【画吉祥符】
“画吉祥符”翻译成藏语是“嘎替只吧”,也便是用面粉画上吉祥画。
藏历12月29日前,要在干净的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点上“吉祥八徽”图案;在大门上用干面粉画象征吉祥的万字符;还有的在房梁上点很多白粉点,表示粮食满屋。
【大肃清】
“大肃清”翻译成藏语是“独恰”。
“独恰”是藏家人一年当中最主要的大肃清,专指藏历新年前寓意吉祥的大肃清。
和农历新年一样,藏历新年之前,藏族同胞要在家打扫卫生,改换门帘、喷鼻香布等,根据藏历,每年“独恰”的韶光并不指定某一天,每年藏历12月尾,家家户户都会择一吉日开始一年一度的“独恰”,将家中角落积了一年的灰渍和垃圾好好清扫,干干净净欢迎“罗萨”(新年)的到来。
【年货】
“年货”翻译成藏语是“罗萨加啦”。
藏历新年必买年货清单。食品:卡塞(油炸果子)、风干牛肉、炒麦粒、各种水果、饮品;衣物:藏装、“松巴”(藏鞋)、“次仁金果”(藏帽子)家里用品:“塔觉”(经幡树)、酥油等,这些是藏历新年每家每户必备的年货。
现在正是藏家人年货大采购的时候,游客们可以来山南感想熏染下,藏家人是如何热火朝天地准备藏历新年。
【吃面疙瘩】
“吃面疙瘩”翻译成藏语是“古突通吧”。
同为除夕夜,春节是吃饺子,藏历新年是吃“古突”。“古”在藏语里是“九”的意思,“突”是“面”的意思。对付“古”(九)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在除夕夜晚上要吃九碗疙瘩面,有人则说要在疙瘩面里放九种食材。
【五谷丰收斗】
“五谷丰收斗”的藏文意思是“钵”。
“钵”是一种木质盒子。藏历新年时,在“钵”等分别盛上酥油糌粑、小麦,加上“罗萨美朵”(青稞穗子)和“孜珠”(酥油花)各种水果、糖果,丰富的食材,寓意着来年五谷丰产。
过藏历新年时,大家都要吃“切玛”,藏族拜年跟内地不同,春节说的是拜年,而藏历新年说的是,去你家吃“切玛”。
【酿青稞酒】
“酿青稞酒”翻译成藏语是“羌聂哇”。
青稞酒是藏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也是节日招待客人的上品。
藏历新年时,吃“切玛”、喝青稞酒是大年初一最为隆重的传统习俗。主人敬酒时,客人要先用无名指蘸点酒,在空中弹三下,嘴念一些祝词,再一口喝完。
【三口一杯】
“三口一杯”翻译成藏语是“松追聂达”,也便是先喝一口酒然后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第三口喝完就要加满,末了喝完一杯。
藏族人很喜好说的一句是:“情都在这杯酒里”,从喝青稞酒也能看出藏族人的激情亲切与豪迈。藏历新年年俗丰富、隆重热烈,它是西藏同胞一年辛劳劳动后的喜悦,也蕴含着对来年吉祥快意的祝福。
很多旅游攻略都在见告游客,夏天是来西藏最好的时令,但是鲜为人知的冬天,还隐蔽着西藏更具魅力的另一壁。
来西藏过一次冬天,过一次藏历新年,你会创造一个白雪覆盖下的火热的西藏。藏历新年,我们在山南等你来。
(图片拍摄:岩海心,部分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