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为文人墨客神往之地

小布搜索“唐宋文学编年舆图”

惊异地创造

唐宋期间(635-1295年)

猜唐宋时期共有 位诗人在金华勾留作诗

有 18 位著名墨客在金华勾留

留下诗作 128 首

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

但对付理解金华人文有帮助

让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吧

<唐>

635-680年,骆宾王,0-45岁。
有诗 4 首。

832-893年,贯休,0-61岁。
有诗 44 首。

839-907年,罗隐,6-74岁。

<南宋>

1168-1189年,叶适,18-39岁。

1134-1135年,李清照,50-51岁。
有诗 1 首。

1154年,洪遵,34岁。

1153-1176年,郑伯熊,29-52岁。
有诗 2 首。

1190-1191年,尤袤,66-67岁。

1136-1188年,唐仲友,0-52岁。
有诗 8 首。

1174-1181年,陈傅良,37-44岁。
有诗 2 首。

1145-1181年,吕祖谦,8-44岁。
有诗 28 首。

1170-1188年,杨万里,43-61岁。
有诗 2 首。

1193年,辛弃疾,53岁。

1214年,戴复古,47岁。
有诗 2 首。

1199年,刘过,45岁。
有诗 33 首。

<北宋>

989-993年,晁迥,38-42岁。

1000年,杨亿,26岁。

1072-1073年,苏颂,52-53岁。
有诗 2 首。

备注:部分因生年难确考,所列年纪为虚拟数。

下面,随着小布一起循着个中几位唐宋墨客的脚步感想熏染他们与金华的缘。

骆宾王

635年-680年

635年,居于家乡义乌。
宾王生年难确考,本表所列年纪为虚拟数。

636-640年,居于家乡义乌。
641年,居乡.作咏鹅诗。
作品:《咏鹅》。

642-643年,居于家乡义乌。

655年,应举落第,南归义乌.将至,有《望乡夕泛》诗。
作品:《望乡夕泛》。

655年,居义乌时,与高四缔交。
655年,居故乡义乌.有《赋得白云抱幽石》诗。
作品:《赋得白云抱幽石》。

655年,居故乡义乌.有《赋得春云处处生》诗。
作品:《赋得春云处处生》。

680年7月20日,七月中旬,至故乡.有《再与亲情书》.廿日,葬母于义乌故山。
作品:《再与亲情书》。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生平行迹

贯休

832年-893年

832年,贯休生。

833-834年,居乡兰溪。

835-837年,居乡读书。

838-840年,出家兰溪县登高里和安寺,师从圆贞长老学《法华经》。

841年,在兰溪和安寺学佛,并学为诗。

842-846年,在兰溪和安寺,渐有诗名。

856年,南归婺州故里,途中逢周朴。
作品:《途中逢周朴》。

860年,与婺州刺史杨发游赤松山,有诗唱和。
作品:《和杨使君游赤松山》。

861年,春在婺州。

865年,居兰溪和安禅寺,时出游周边名山寺不雅观,有诗。
作品:《春游凉泉寺》。
《游金西岳禅院》。
《怀匡山道侣》。
《归故林后寄二三心腹》。
《题朋侪山居》。

865年,居兰溪和安禅寺,有诗。
作品:《送僧入马头山》。
(作年不详,暂置于此。

873年,秋冬之际返婺州。

874年,早春在兰溪,有诗。
作品:《对雪寄新定冯使君二首》(其一)。
《对雪寄新定冯使君二首》(其二)。

874年,在兰溪,有诗。
作品:《瀫江秋居作》。
《野居偶作》。
《题兰江言上人院二首》(其一)。
《题兰江言上人院二首》(其二)。
《故林偶作》。
《上杭州令狐使君》。
《上卢少卿觅千文》。
《谢卢少卿惠千文》。
《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
《怀武夷山禅师》。

875年,在婺州,与婺州刺史郑镒相过从,有诗。
作品:《贺郑使君》。

875年,在婺州,有诗。
作品:《宿赤松山不雅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

878年,返回婺州。

879年,在婺州。
春送太守郑镒赴闽,有诗。
作品:《送郑使君》。

879年,在婺州。
与太守王慥过从酬唱,有诗。
作品:《寄拄杖上王使君》。

879年,在婺州,有诗寄王慥。
作品:《循吏曲上王使君》。

879年,初秋在婺州,有寄王慥诗。
作品:《怀薛尚书兼呈东阳王使君》。

879年,秋在婺州,有寄王慥诗。
作品:《贺雨上王使君二首》(其一)。
《贺雨上王使君二首》(其二)。
《秋望寄王使君》。

879年,在婺州,有诗。
作品:《怀张为周朴》。
(《怀张为周朴》当作于本年前,详细韶光无法考证。
)《怀周朴张为》。
(《怀周朴张为》当作于本年前,详细韶光无法考证。

879年,疑在婺州,有诗。
作品:《秋末寄武昌一公》。
(此诗作于黄巢乱前,详细韶光、作于何地,不详,暂置于此。

880年,春夏在兰溪,有诗。
作品:《阳春曲》。

881年,途经士马。
作品:《经士马中作》。
(士马,地名,不详所在,暂置于婺州兰溪。

881年,在兰溪,见赤松山舒羽士,有诗。
作品:《士马后见赤松舒羽士》。

881年,春末在兰溪道中,有诗。
作品:《春末兰溪道中作》。

886年,入秋后返故里,有诗。
作品:《湖头别墅三首》(其一)。
《湖头别墅三首》(其二)。
《湖头别墅三首》(其三)。

887年,在婺州。
太守蒋环开洗谶戒坛,休为监坛。

887年,在婺州。
与此时居婺州的韦庄相交往。
887年,在婺州。
太守蒋环开洗谶戒坛,休为监坛。
与此时居婺州的韦庄相交往。
作品:《杜侯行》。

893年,疑归婺州兰溪,有诗。
作品:《寄翰林陆学士》。

893年,秋,在婺州兰溪,有诗。
作品:《经弟妹坟》、《经友生坟》。

893年,冬,在婺州兰溪,有诗送郑准赴举。
作品:《送郑准赴举》。

宿赤松山不雅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

珠殿喷鼻香輧倚翠棱,

寒栖吾道寄孙登。

岂应肘后终无分,

见说仙中亦有僧。

云敛石泉飞险窦,

月明山鼠下枯藤。

还如华顶清谈夜,

因有新诗寄郑弘。

贯休生平行迹

李清照

1134年-1135年

1134年10月,至金华,居陈氏第。

1134年11月24日,在金华完成《打马图经》,并为之作序。
作品:《打马图经序》。

1134年11月,又作《打马赋》。

1134年11月,又作《打马图经命辞》。

1135年3月,在金华,有词抒孤独之感。
作品:《武陵春》(风住尘喷鼻香花已尽)。

1135年3月,在金华,有诗感慨宋室不振,江山难守。
作品:《题八咏楼》。
1135年5月3日,诏于金华清照住所取哲宗实录。

武陵春

风住尘喷鼻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生平行迹

郑伯雄

1153年-1176年

1153-1155年,29岁起任婺州司户参考。
作品:《次韵陈倅瑞岩之什》。

1175年,奉议郎,知婺州。
作品:《婺州道中》。

1176年,奉议郎,知婺州。
召赴阙。
进京途中赴永康访陈亮、郎翥。

婺舟道中

笋舆时得并溪行,

溪水秋来似鉴清。

仰春云山劳目光,

临流照眼却分明。

郑伯雄生平行迹

吕祖谦

1145年-1181年

1145年,8岁,随侍父亲吕大器。

1147年,侍亲在婺州。

1157年10月,吕大器福州任满,随侍归婺州。

1158年4月2日,自傲州归婺州,以妻子韩氏庙见。
有诗。
作品:《春日七首》

1159年11月4日,长女华年出生。

1160年4月,监潭州南岳祠满。

1160年8月,自临安归婺州。

1161年1月13日,授严州桐庐县尉。

1161年1月23日,宗子岳孙出生,旋即短命。

1161年5月,王十朋为大宗正丞,来访。

1161年12月,林之奇来访。

1162年3月28日,归自临安。

1162年4月,吕大器除知黄州,代父作谢表。
作品:《代仓部知黄州谢表》。
《代仓部知黄州谢宰执启》。
《代仓部知黄州通张魏公启》。
《代仓部知黄州谢从官启》。

1162年6月7日,次子齐孙出生。

1162年8月,以韩氏丧归婺州。

1162年9月26日,归葬韩氏于武义县明招山。
韩元吉有墓志。

1162年9月,次子齐孙短命。

1163年7月,拜访潘叔度父亲。

1163年12月,朱熹到婺州与吕祖谦见面,同游诸山,访申大度、申太康墓,并论学。

1164年闰11,归婺州。

1165年1月,函候汪应辰,请其造福一方。
作品:《与汪端明》二。

1165年2月,代父作《汤教授母潘夫人墓志铭》。
作品:《汤教授母潘夫人墓志铭》。

1165年4月,致书汪应辰两通,冀其奖掖人物,共扶儒道。
作品:《与汪端明》三。
《与汪端明》四。

1165年6月,代人作《戒谕两淮守令恤农诏》。
作品:《戒谕两淮守令恤农诏》。

1165年8月,吕大器为池州守,代父作谢表、谢启。
作品:《代仓部知池州谢表》。
《代仓部知池州谢宰执启》。
《代仓部知池州答教官启》。

1166年5月,外祖曾几卒,代父作祭文。
作品:《代仓部祭曾文清公函》。

1166年11月1日,母卒舟中,护丧归婺州。

1167年1月22日,葬母亲曾氏于明招山。

1167年5月,回明招山。

1167年夏,应朱熹共同编史之约,作编史条例。

1167年夏,潘景宪、彭仲刚等三百多人来学。

1167年9月,函候汪应辰,劝谏当任天下之重有补吾道。
作品:《与汪端明》五。

1167年秋,叶适来访。

1167年冬,与陈亮等讲明学问。

1167年,门人巩丰来学。

1168年5月,岳父韩元吉知建宁府,代作谢表。
作品:《为韩尚书作知建宁府谢表》。

1168年9月,制订学规《乾道四年玄月规约》十一条,强调孝弟忠信。

1168年秋,自明招山归城。
吕大器出知吉州,代作谢表、谢启。
作品:《代仓部知吉州谢表》。
《代仓部通吉州交代钱吏部启》。
《代仓部通吉州胡邦衡侍郎启》。

1168年11月,代刘夙作《祭忠简赵公函》。
作品:《代刘衢州祭赵忠简公函》。

1168年冬,在曹家巷授业,讲授《左传》,有《左氏博议》,不论经旨,传播颇广。
作品:《左氏博议》。

1168年,本年修《东莱公祖传》,盛赞吕好问。

1169年3月4日,自宣城返回婺州。

1169年4月,作《书杨次渊之父所藏旧游诸公手简后》。
作品:《书杨次渊之父所藏旧游诸公手简后》。

1169年4月,应门人叶重开之请,为其祖父叶洵仁作墓志铭。
作品:《松阳叶君墓志铭》。

1169年5月,与李丙、戴衍等游灵洞。
有《戴衍字序》。
作品:《戴衍字序。

1169年8月11日,自德清归婺州。
以继室韩夫人庙见。

1169年8月25日,以太学博士补外,添差严州学教授。

1169年,以考满改秩,致书虞允文,示以要勉自讲习,求所未至。
作品:《与虞丞相》一。

1169年9月23日,韩元吉等来婺州,与之同游兰溪灵洞。

1169年,为门人吴珉作《佚老庵记》成,托东阳张伯安刊行。
有《与吴景华》。

1169年,为门人吴珉作《佚老庵记》成,托东阳张伯安刊行。
作品:《横山吴君佚老庵记》。

1169年10月7日,自三衢归婺州。

1170年闰54日,吕大器自吉州还,吕祖谦自严州归婺侍父。

1170年闰58日,会诸生于丽泽,有学规《规矩七事》。
作品:《规矩七事》。

1171年6月8日,归婺州治韩氏妻丧。

1171年6月13日,张栻以论张说事出知袁州。
吕祖谦作书与朱熹论及朝政,并赠所刻《易传》三本。
作品:《与朱侍讲》七。

1171年6月17日,葬妻子于明招山。

1171年6月,致书邢世材,陈说丧事、国事,心绪不佳。
作品:《与邢邦用》三。

1171年,作《祔韩氏志》。
作品:《祔韩氏志》。

1171年,侍父归婺州。
作书与执政请祠侍亲,不许。
作品:《与虞丞相》、《与梁参政》。

1171年7月24日,以通历任四考,改左宣教郎。
召试馆职。
以侍亲为由,再与虞丞相书请祠归乡。
作品:《与虞丞相》三。

1171年,写信与邢世材,言欲一意读书为学。
作品:《与邢邦用》四。

1171年,致书陈亮,言辞官事、薛季宣事,并允陈亮暇日为作要斋铭。
作品:《与陈同甫》二。

1171年9月16日,除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反省官。
有谢政府启。
作品:《除馆职谢政府启》。

1172年2月7日,至家,吕大器已去世,丁忧。

1172年2月,复修《丧葬礼》、定《祭礼》。

1172年5月16日,终父亲丧事,有书与朱熹,商榷《丧礼》、《祭礼》,欲践行。
作品:《与朱侍讲》十四。
(见《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七。

1172年5月,搜集资料补《伊洛渊源录》、《二程外书》、《震泽语录》。

1172年7月,致书陈亮,谢吊亲丧,并邀约玄月相聚。
作品:《与陈同甫书》九。

1172年11月3日,葬父于明招山。

1172年,韩螺所生女短命。

1173年1月,有《与汪端明》,论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多失落真处。
作品:《与汪端明》六。

1173年1月,有书与朱熹,与其商榷《五朝名臣言行录》。
作品:《与朱侍讲》二十五。

1173年1月,薛季宣来访,相与谈论世务及义理,约定长期的论学操持。

1173年1月,徐居厚来访,始从吕祖谦游。

1173年闰1,魏元履卒,有挽章。
作品:《魏元履国禄挽章》二首。

1173年2月,答朱熹书,欢迎其子朱塾来学。
作品:《与朱侍讲》十七。

1173年4月,致书汪应辰,谈论《五朝名臣言行录》。
作品:《与汪端明》八。

1173年5月,八叔吕大虬去世,至明招山收拾丧事。

1173年6月,致书朱熹,谈论学问,并讯问朱塾到期。
作品:《与朱侍讲》二十一。

1173年7月,薛季宣卒,遣人往吊。
为薛季宣作墓志铭。
作品:《薛常州墓志铭》。

1173年7月,致书陈亮,论登高当自下发足。
作品:《与陈同甫书》八。
(见《东莱吕太史别集》卷十。

1173年7月,致书陈亮。
作品:《与陈同甫书》五。

1173年7月,致书陈亮论学。
鼓励陈亮刊《易传》,重议编史及《春秋》等事。
作品:《与陈同甫书》六。

1173年7月,宗子朱塾前来就读。
为朱塾择友,规定课程。
作品:《与朱侍讲》二十二。

1173年7月,刊印《横渠集》。
欲刊《说文》而苦无善本。

1173年7月,刻朱熹藏《程氏易传》。

1173年8月,刘清之和陆九龄来访。
吕祖谦与朱熹书,称道陆九龄。
作品:《与朱侍讲》二。

1173年8月,因刊《横渠集》,遣人往汪应辰处求《横渠集》详本。
作品:《与汪端明》十。

1173年9月,陈亮《论事录》、《欧阳文忠公函粹》成,请吕祖谦评议。
吕祖谦千锤百炼,强调为学当本末并举。
作品:《与陈同甫书》四。

1173年9月,命潘景宪为陈亮校《易传》。
陈亮以所撰《伊洛正源》来议,吕祖谦有所批评。
作品:《与陈同甫》五。

1173年10月,陆九龄再访吕祖谦,与同不雅观《实录》,有《实录节》。

1173年10月,作《戒谕沿边修武备诏》。
作品:《戒谕沿边修武备诏》。

1173年11月,吕祖谦以程文教朱塾。

1173年12月,作书与朱熹,允为《伊洛渊源录》作序,并允助朱熹向汪应辰及浙东诸人借书、包罗业绩。
索《祭礼》。
作品:《与朱侍讲》三。

1173年12月,为朱熹刊《程氏易传》。

1173年12月,郭养正前来就学。
作品:《与郭养正》二。

1173年冬,选古文四十篇示学者作文路子。

1173年,诸生复集,为讲《尚书》。
有《癸巳手笔》。

1173年,作学规《乾道九年直日须知》。
作品:《乾道九年直日须知》。

1174年1月,以韩元吉守婺故,遣散诸生专意读书。
始编《读诗记》。
阅胡安国《春秋左氏传》,盛赞其揭出《礼运》“天下为公”意思。
有标抹本。

1174年2月,入金柱山读诸子、《春秋》、《资治通鉴》并标抹。
有答潘景宪书。
作品:《答潘叔度》十四。
(见《东莱吕太史别集》卷十。
)《答潘叔度》十五。
(见《东莱吕太史别集》卷十。
)《答潘叔度》十六。

1174年2月,义乌有刊刻《精义》者与朱熹冲突,朱熹函请吕祖谦邀官参与以制止。
吕祖谦复朱熹书,疏导勿以官司压人,讲学正须于日用间就事上商量。
作品:《与朱侍讲》十八。

1174年2月,致书汪应辰求取伊洛业绩,并索朱熹所赠《祭仪》。
作品:《与汪端明》十一。

1174年2月,致书朱熹,论当因材施教。
作品:《与朱侍讲》四。

1174年2月,致书郭养正论教化之道,敦促实在下工夫。
作品:《与郭养正》二。

1174年2月,为举子选古文在建宁刊行。
作品:《与朱侍讲》六。

1174年3月,至明招山。

1174年3月,《横渠集》刊出。

1174年3月,收到汪应辰转寄朱熹《祭仪》,复书汪应辰谈论《祭仪》。
作品:《与汪端明》十二。

1174年3月,过访陈亮。

1174年春,遣人至长沙与张栻讲论学术,言及朱熹之出处问题。

1174年4月,居明招山。

1174年6月1日,自衢州归,与陆九渊论学多日。

1174年6月,与汪应辰书,荐陆九渊。
并寄《善言录》、《横渠录》、尹焞《论语跋》等。
索取程颐资料,《通鉴类编》。
作品:《与汪端明》十四。

1174年6月,复陈亮来书。
作品:《与陈同甫》二十四。

1174年6月23日,得祠主管台州崇道不雅观。

1174年6月,应门人张垓之请,为其父张协作墓铭。
作品:《大梁张君墓志铭》。

1174年7月,函候汪应辰,催取《伊川录》、《通鉴类编》。
作品:《与汪端明》十五。

1174年7月,复陈亮来书。
作品:《与陈同甫》二十五。

1174年7月,致书陈亮论学。
评议陈亮《策问》、《章侍郎行状》文气高远疏宕而议论不合。
作品:《与陈同甫》一。

1174年7月,遣潘景宪送朱塾归闽。

1174年8月28日,自金华赴绍兴省外祖母,潘景宪同业。
作《入越录》。
作品:《入越录》。

1174年8月,应门人汪仲仪请为其母作墓铭。
作品:《金华汪仲仪母王氏墓志铭》。

1174年8月,作书与朱熹谈论《伊洛渊源录》编撰问题。
作品:《与朱侍讲》二十八。

1174年10月,作诗哭芮烨。
作品:《祭酒芮公既殁四年,门人吕某始以十诗哭之》。

1174年10月,作书与周必大,并录呈哭芮烨十诗。
作品:《与周丞相》。

1174年10月,为学生乔德瞻作墓铭。
作品:《乔德瞻墓志铭》。

1174年10月,应刘邦翰请,为其妻作墓铭。
作品:《郭宜人墓志铭》。

1174年11月,应门人卢汝雱请,为其父卢大经作墓铭。
作品:《淳安卢君墓志铭》。

1174年11月,应门人陈锡请,为其母作墓铭。
作品:《责任陈锡母朱氏墓志铭》。

1174年12月,周必大被召,作书为善类贺之。
作品:《与周丞相》二。

1174年12月,应薛季宣子之请,为薛季宣作墓铭成。
作品:《薛常州墓志铭》。

1174年12月,应门人王中孚、王中实请,为其父王日就作墓铭。
作品:《分水王君墓志铭》。

1174年12月,应门人汪大度、汪大明请,为其父汪灌作墓志铭。
作品:《金华汪君将仕墓志铭》。

1174年12月,将陈亮《孟子说》奉还,约定中春面议。
作品:《与陈同甫》三。

1174年12月,函候汪应辰,奉告来春拜访事。
作品:《与汪端明》十六。

1174年,本年作《左氏手记》。
作品:《甲午左传手记》。

1174年,为楼蕴作墓铭。
作品:《义乌楼君墓志铭》。

1174年,作《送朱叔赐赴闽中》二首。
作品:《送朱叔赐赴闽中》二首。

1175年1月,在明招。

1175年2月,在明招,作文盛赞袁枢作《通鉴》,并发其微旨。
作品:《袁机仲国录通鉴纪事本末后》。

1175年3月21日,携潘景宪自婺出发赴闽访朱熹,始作《入闽录》。

1175年6月,过三衢归婺州,作书与陈亮,论其《三国纪年序引》与诸人物赞作法,强调以论者言之,蜀当继汉为正统。

1175年6月,致书邢邦用,讲为学之法。
作品:《与邢邦用》一。

1175年6月,作书与张栻,言及朱熹教化尚有不敷处。

1175年7月,致书与陈亮,约会见,并详论其《三国纪年序引》之不敷。
作品:《与陈同甫》十一。

1175年,门人刘刚中之父刘国华葬。
吕祖谦至武义会葬。
因游刘氏山园,有诗。
作品:《题刘氏绿映亭》二首。

1175年7月,应刘刚中请,为其父刘国华作墓铭。
作品:《通判沅州刘义冢志铭》。

1175年8月1日,复归明招山。
阅《通鉴》,有标抹本。
学子多有来从学者。
1175年8月,作王某挽章。
作品:《王通直挽章》。

1175年9月,作刘某挽章。
作品:《刘梧州挽章》。

1175年9月,陈傅良门人林安之来访。

1175年9月,叶衡罢相归婺州,吕祖谦下旬自明招山还婺州与相见。

1175年9月,应门人曹起宗之请,为其父曹烨作墓铭。
作品:《金华曹君墓志铭》。

1175年9月,陈亮请吕祖谦为祖父作墓铭,为作。
作品:《永康陈君迪功墓志铭》。

1175年9月,应门人徐文虎之请,为其父徐时乂作墓铭。
作品:《分水徐君墓志铭》。

1175年9月,为曹佃作墓铭。
作品:《金华曹君将仕墓志铭》。

1175年9月,为方元恪作墓铭。
作品:《严陵方君墓志铭》。

1175年9月,为刘墉作墓铭。
作品:《刘梧州墓志铭》。

1175年闰9,复书周必大荐士约,冀其多得实材。
作品:《与周丞相》五。

1175年闰9,陈亮来信谈论所删正《文中子》、《文中子序引》。
吕祖谦复书评议,欲月内相见。
作品:《与陈同甫》七。

1175年10月1日,作《台州修城记》,夸奖州守赵汝愚不劳民而有功。
作品:《台州修城记》。

1175年10月,应陈傅良之请,为林安之作墓铭。
作品:《林安之墓志铭》。

1175年11月,应抚州守赵烨请,为作《抚州新作浮桥记》,记其捐资作桥解民之困。
作品:《抚州新作浮桥记》。

1175年11月,开始修订《书说》。

1175年12月,为时汝翼作《金华时君德辅墓志铭》。
作品:《金华时君德辅墓志铭》。

1175年12月,应门人王颐之请,为其父王恬作墓铭。
作品:《永康王君墓志铭》。

1175年12月,应门人徐一夔之请,为其父徐宗盛作墓铭。
作品:《徐君墓志铭》。

1175年12月,邢邦杰去世,为作祭文。
作品:《祭邢邦杰》。

1175年12月,幼弟丧,至明招营丧。

1175年12月,《近思录》刻板。
吕祖谦与朱熹议朱塾婚事。

1175年,苏师德卒,为作挽幛二首。
作品:《苏仁仲计议挽幛二首》。

1175年,有《乙未手笔》。

1176年1月,以邢邦杰去世,致书邢世材慰问,约其春暖讲论。
作品:《与邢邦用》五。

1176年1月18日,自三衢归婺州。

1176年1月22日,闻周必大升迁,有书冀其以国事为重。
作品:《与周丞相》六。

1176年1月25日,磨勘,转奉议郎。

1176年1月,致书陈亮,附寄《通鉴论》。
作品:《与陈同甫》十七。

1176年1月,为吕祖平母作《方夫人志》。
作品:《方夫人志》。

1176年3月23日,长女华年归于进士潘景良。

1176年3月,有与周必大书谈及为学将循规蹈矩。
作品:《与周丞相》八。

1176年5月,作《读书记》,纵论读《诗》、《书》、《易》、《戴记》、《通鉴》、《左传》、西汉书、杜子美诗、韩退之、柳子厚等文,以为即此亦足以使人立世。

1176年5月,以郑伯熊入朝、郑鉴入对等事,致书周必大当爱养当心。
作品:《与周丞相》九。

1176年夏,有诗《宣城李君尝游东湖居士之门,袖诗见过次韵以谢》。

1176年7月10日,迁塾于右司斋,复编《读诗记》。

1176年7月,有代叔祖知录作《送宋子华通判长沙》。
作品:《送宋子华通判长沙》。

1176年8月17日,周必大至婺州,二人同游灵洞。

1176年8月,为邢邦用作墓铭。
作品:《邢邦用墓志铭》。

1176年8月,为潘谦之作墓铭。
作品:《潘朝散墓志铭》。

1176年9月19日,游赤松山。

1176年9月,作书与周必大,言将深求其所未至,不敢

1176年10月26日,归自会稽。
孝宗重修《徽宗实录》,以李焘荐除秘书省秘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反省官。

1176年10月,因即将赴临安任职,将朱塾交与潘景宪书院。
作品:《与朱侍讲》八。

1179年4月13日,归至婺州。

1179年4月,朱熹再遣朱塾来学。

1179年5月,买宅城西北隅,与唐仲友为邻,将原居归官。

1179年5月,周必大为《皇朝文鉴》作序成,不雅观之不悦。

1179年6月7日,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祐不雅观。

1179年6月,应朱熹之请,为其作大字。

1179年7月28日,芮氏妻病卒。

1179年8月,致书周必大,建议听朱熹丐祠之请。
作品:《与周丞相》十二。

1179年9月15日,葬芮氏于明招山。
作品:《祔芮氏志》。

1179年10月,在新居为诸生讲说《诗》、《书》等。
作品:《己亥秋所记》。

1179年10月,陆九龄来访。

1179年10月,谢光中自长沙来从学。

1179年10月,作《桐乡志》。

1179年10月,《吕氏家塾读诗记》初稿定本。

1179年11月,致书周必大,劝其不必奏请《依字》笔墨,恐助长孝宗独裁。
作品:《与周丞相》十四。

1179年11月,应门人王得意请为其祖母傅氏作墓铭。
作品:《王得意祖母傅氏墓志铭》。

1179年12月,复书周必大,勉其不必求退。
又议张栻处事太疏。
作品:《与周丞相》十一。
(见《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九。

1179年12月,为潘景宪夫人作墓铭。
作品:《潘叔度妻朱夫人墓志铭》。

1179年冬,口授《尚书讲义》于弟子时澜等。

1179年,本年复修《读诗记》等。

1180年1月1日,始建家庙,修《宗法》及《祭礼》,始作《日记》。

1180年1月,始编《大事记》,作《大事记》序。
作品:《大事记序》。

1180年1月,始作《庚子辛丑日记》,修《宗法》及《祭礼》。
修《读诗记》。

1180年1月,《白鹿洞书院记》初稿成,交朱熹谈论。
作《卧龙庵记》。

1180年2月,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2月,《白鹿洞书院记》定稿,朱熹赞其“辞约义正”。
作品:《白鹿洞书院记》。

1180年2月2日,惊闻张栻病卒,几至委顿。

1180年2月,复书周必大,为朱熹请祠乞助。
作品:《与周丞相》十五。

1180年3月,读《宗法》。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3月17日,陆九龄自越来访。

1180年3月19日,为张栻作祭文。
作品:《张五十丈祭文》。

1180年3月,托吕祖俭联袂札并所作张栻祭文送朱熹。
作品:《与朱侍讲》二十九。

1180年3月,长沙谢光中辞归省亲,有书相送。
作品:《书鹿鸣之五送谢光中题其后》。

1180年春,复书郭养正,谈为官当自尽职事。
作品:《与郭养正》三。

1180年春,令诸弟读《大传》。

1180年4月,读《宗法》。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4月,陆九龄来访,论学二十余日,颇为吕说所动。

1180年4月17日,磨勘,转朝请郎。

1180年5月,读《宗法》。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5月,建家庙将成,实践祭仪。

1180年5月20日,应婺州守萧燧约作《重修钓台记》。
作品:《重修钓台记》。

1180年5月,陈亮、徐居厚结伴来访。

1180年6月,读《宗法》。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6月,复朱熹书,夸奖陆九渊兄弟不易得。
答朱熹问家庙事。
作品:《与朱侍讲》三十。

1180年6月,论朱熹作《再祭张五十丈文》当“弘大平粹”。
作品:《与朱侍讲》三十二。

1180年6月,周必大以吏部尚书参知政事,作书相勉励,兼及陈傅良、朱熹事。
作品:《与周丞相》十五。

1180年6月,致书陈亮,痛悼张栻之逝。
作品:《与陈同甫》六。

1180年7月,读《宗法》。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7月,复项平甫来书。
作品:《答项平甫》一。
(见《东莱吕太史别集》卷十。

1180年7月,致书周必大,冀其致力于远大。
作品:《与周丞相》十六。

1180年8月,读《宗法》。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8月,学生徐暄来访。

1180年9月,读《医经》。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9月25日,再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以病辞。

1180年9月26日,作书与朱熹荐学生毛大方。
作品:《与朱侍讲》三十五。

1180年9月,寄《祭张荆州文》与刘清之。
作品:《与刘衡州》二。

1180年10月,读《医经》。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10月1日,作辞免札子,辞官请祠。
作品:《再除著作郎史官辞免札子》。

1180年10月29日,添差两浙东路安抚司参议官。
以病再辞。
作品:《除参议官辞免札子》。

1180年10月,为辞官事作书与周必大,冀其调护。
作品:《与周丞相》十七。

1180年10月,作书与潘景圭论学。
并望助辞官事。
作品:《与潘侍郎》六。

1180年11月,读《祭礼》。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11月22日,主管亳州明道宫。

1180年11月23日,复陈亮来书,称陈亮“横飞直上,凌厉千载之表,真可谓大矣”。
作品:《与同甫书》二十六。
(见《东莱吕太史别集》卷十。

1180年11月,以奉祠致书周必大,冀其积极进取。
作品:《与周丞相》十九。

1180年11月26日,家庙成,行时祭。

1180年12月,读《宗法》。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0年12月,为东阳郭澄作墓铭。
作品:《郭伯清墓志铭》。

1180年12月,应陆九渊请为陆九龄作墓铭,朱熹盛赞阐述发明有功,用意深至。
作品:《陆师长西席墓志铭》。

1180年,本年魏国佐多书问,有复函,道思念之情。
作品:《与魏寺丞》一。

1180年,为诸生说《周礼》等。

1181年1月,读《论语》、《欧阳公集》。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1年2月,读《论语》、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1年2月,门人巩丰来访。

1181年2月19日,王安自鄱阳徒步来请吕祖谦为母作墓铭,遂扶病作墓表、墓铭。
作品:《鄱阳王安母程氏墓志铭》。

1181年2月,与朱熹书,议及陆九渊为学病处,但亦有所长。
陆九渊有约来访。
作品:《与朱侍讲》三十九。

1181年2月,朱熹在南康修石堤成,为作记。

1181年3月,读《宗法》。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1年3月8日,送诸葛诚之。

1181年闰3,读《医经》。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1年闰313日,应游玠请,为其母作墓铭。
作品:《邵武游玠母墓志》。

1181年闰328日,与范元章、黄英甫诸人会饭。

1181年闰329日,送黄几先。

1181年春,致书周必大,称许陆游,冀周必大为之说赵汝愚。
作品:《与周丞相》二十。

1181年春,曾撙以吕本中与曾信道尺牍墨本来,作文陈述吕氏家族与江西学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作品:《书伯祖紫微翁与曾信道手简后》。

1181年4月,读《医经》、《正蒙》。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1年4月19日,门人黄人杰离去。

1181年4月30日,林鼐来访。

1181年春,复朱熹来函,请朱熹将其《通鉴大纲》录示。
作品:《与朱侍讲》四十。

1181年5月,读《论语》、《易》。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1年5月15日,定《古周易》十二篇成,门人王莘叟笔受《音训》一篇。
作《书所定古周易十二篇后》。
作品:《书所定古周易十二篇后》。

1181年5月24日,送陈正己。

1181年6月,读《近思录》。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1年夏,石应之来访,居四十八日而别,并有秋约。

1181年7月,读《论语》。
编《大事记》,修《读诗记》。

1181年7月26日,作《大事记》已两年。

1181年7月27日,修《读诗记·公刘》。
修诗至此结束,朱熹有《吕氏家塾读诗记序》。

1181年7月28日,《庚子辛丑日记》封笔,至此已一年七个月。

1181年7月,是月詹仪之送葵轩《论语》来,以为为文更稳密。

1181年7月,函请朱熹批评《文鉴》,并痛悼郑伯熊病逝。
作品:《与朱侍讲》四十二。

1181年7月,有与石应之书信。

1181年,本年有抹荆公目录。

1181年,有《欧公本末》、《卧游录》、《坐右录》。
阅《熙宁奏对》。

1181年,定《宗法条款》并行于家中。
作品:《宗法条款》。

1181年,本年尤袤有函候起居,有复函。

1181年7月29日,终于正寝,享年四十五。

1181年11月3日,葬明招山。

春日七首

春波无力未胜鸥,

夹岸山光翠欲流。
若使画成惊顾陆,

更教吟出压曹刘。

吕祖谦生平行迹

杨万里

1170年-1188年

1170-1188年,43-61岁

1170年11月,43岁,离奉新赴临安途中即景咏怀。
作品:夜宿杨溪晓起见雪。

1188年4月,出京返乡途中过兰溪女儿浦。
作品:兰溪女儿浦晓寒。

兰溪女儿浦晓寒

前年寒早热亦早,

去年寒迟热亦迟。

何曾寒暑有迟速,

通融三年那兑支。

人生何必早得意,

芍药荣时牡丹瘁。

兴废迟速一笑休,

顺风今日好行舟。

刘过

1199年

1199年,45岁

1199年9月3日,游东阳,访许从道,书信相通。
作品:与许从道书。
1199年,与许从道游东阳碧涵,有诗。
作品:同许从道游碧涵。

1199年,在东阳,与徐子容交,有文。
作品:赠徐子容说。

1199年,寄徐东阳诗。
作品:喜雨寄徐东阳。

1199年,在东阳,作诗赠许从道之子。
作品:赠许从道之子祖孙。

1199年,在东阳,往来清潭山谷间,盘薄邑里,作绝句十首。
作品:游清潭吕资益蟠谷十绝。

1199年,与郭希吕游东阳石洞,有诗二十首。
作品: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

春雨寄徐东阳

和州昔有贤从事,

今作东阳父母官。

百里望风皆畏易,

四郊得雨及时难。

秋成有望米价减,

水满不争民业安。

诗句定多公事少,

不妨閒写寄人看。

刘过生平行迹

想理解更多唐宋墨客的行迹,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唐宋文学编年舆图,超级棒哦!

参考丨唐宋文学编年舆图

编辑丨卢奕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