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红楼梦诗词,我们创造林黛玉的其他诗词写得也是非常棒,如贾元春省亲时林黛玉替贾宝玉所做的《杏帘在望》个中的“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喷鼻香”欢畅妖冶,写活了大不雅观园中的田园风光,如行云流水般浑然天成。
而在《咏白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表现出了她不羁的灵感和异样的才情,这句诗化用了《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喷鼻香”写出了海棠的俏丽,同时授予了人的调皮可爱,得到了大家同等夸奖。

而在大不雅观园诗社中最为热闹的高光时候,则是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和第三十八回中。
菊花和桂花是秋日中开得最美的花,史湘云要开菊花诗社做东道,薛宝钗给史湘云出主张请老太太吃螃蟹赏桂花,并且夜拟菊花题十二个。
众人做菊花诗,李纨评潇湘妃子林黛玉夺魁,那便是林黛玉所做的咏菊诗,一起来欣赏。

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喷鼻香对月吟。

林黛玉的诗才有多高一首咏菊轻俗傲世相符小我特点轻松夺魁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菊花着花最晚,在满地落叶枯黄的时候,它傲然独立,因此菊花被文人授予了高洁,隐士的内涵,古往今来,赞颂菊花的诗词很多,个中陶渊明,白居易也都曾经作诗吟诵。

白居易在一首《闲吟》的诗中写过“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在《醉吟二首》中也有“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这两首诗中都涌现诗魔,白居易被人冠上了诗魔的称号。
对白居易而言,写诗就像着了魔一样,无法掌握,来解释他写诗的希望之大。

这里在首联中林黛玉借用诗魔这一说法,来表明自己无法掌握的创作冲动,就像被诗魔缠身,诗魔附体。
这很符合林黛玉的个性,林黛玉出身书喷鼻香门第,多愁善感,常常触景生情,吟诗填词。
首联这两句属于开门见山,说自己着了魔一样,从早到晚,倚着石头,绕着竹篱苦思冥想。

颔联两句“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喷鼻香对月吟”是说灵感来了,提笔一挥而就,尤其是口齿噙喷鼻香非常故意境,值得品味,“噙”的可以是菊花的喷鼻香味,又可以是诗词的意蕴。
泼墨挥毫之后,还意犹未尽,还要对月高吟,这是苦思冥想完成诗作后的欣喜。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笔锋突转,满纸挥毫,写的都是墨客的“素怨”,所谓素怨便是秋怨。
在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秋日属金,色白,又称为素秋。
而“诉秋心“,个中的“秋心”合成一个“愁”字。
在宋代吴文英的《唐多令》中有这样的句子“何处合成愁,离民气上秋”。
颈联用问句集中表示了林黛玉的愁思,满纸写的都这天常平常的愁怨,谁能理解我的情怀呢?

林黛玉从小失落去父母,孤苦伶仃仰人鼻息,贾府便是一个小的江湖,有纷争,有暗流,林黛玉不愿意同那些世俗之人同流,因此被人认为眼前无尘,清高孤傲,就像花中的菊花一样,不合群,独自绽放,从这点上来看,菊花的淡雅,暗香,傲世就和林黛玉一样,他们两个可以互为心腹。
她的这个问句,和曹雪芹开篇的“都云作者痴,谁解个中味”是一样的情怀。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崇高的品质,自从被陶渊明歌颂后,就被人们传承至今。
陶渊明曾经作过彭泽令,以是称为陶令,他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高风。

林黛玉这首诗一出来,李纨等人同等认为是菊花诗中的第一,林黛玉却很谦逊说“我这首不好,伤于纤巧些”,她的三首诗咏菊,问菊,菊梦分别名列第一、二、三名,在红楼梦中这样安排就很独特,由于菊花的孤高,遗世独立,很合林黛玉的个性特点,不能不说红楼作者曹雪芹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