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森林,我们一起品味诗词

梨花映白杨树,尽是去世生别离处。

【故人西去】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清明诗词案牍十首不只清明时节雨纷纷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去世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淹暗的高大树木下,的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迂腐的宅兆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

棠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的死活离去的地方啊。

亡者在淹晦的黄泉入耳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潇潇的雨声里回去了。

《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唐·韩偓

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

今日独来喷鼻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斟酌四五年。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回籍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踏青】

《清江引·清嫡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鹊踏枝·清明》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清江引·春思》元·张可久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清明季候】

《寒食》宋•郑刚中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逊色,

岭南能有多少很多多少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先人崇奉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清嫡》温庭筠 •唐代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寒食书事》宋·赵元镇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去世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尚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表示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照自然规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