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云、曾秀英选编《节日节气诗》正文

夏至五绝、五律:第414—419首

夏至

414、悯农二首(其二)

节日节气诗五十三章夏至五绝五律

(中唐)李 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出处】律诗187页。
小学生88页。
唐典917页。
绝句三百首93页。
历代绝句562页。
李元洛唐三21页。

【作者】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搬家无锡(今属江苏)。
唐朝宰相、墨客,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平生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主要人物。
出身赵郡李氏南祖。
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
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不雅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
出为淮南节度使。
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青年时目睹农人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墨客。
《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
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见唐典1406页,小传中一册307页,拜会百度百科•李绅。

【简析】千古名诗,家喻户晓。
细节描写,古绝形式,简朴厚重,押仄声韵,迫切悲愤,郁结难伸。

锄禾日当午

415、夏至

(北宋)汪 洙

风阁薄暮后,开轩纳晚凉。

月华当户白,何处芰荷喷鼻香?

【出处】千家诗神童诗316页。
口语蒙学73页。
历代神童诗202页。

【作者】汪洙,见立春五绝036首《早春》简介。

【简析】意思明白,无须阐明。
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捉住夏至节气的景物特色来写:晚风送凉,月光照户,芰荷飘喷鼻香。

口语蒙学73页第一句作“风阁薄暮雨”,第四句作“何处递荷喷鼻香”,诗题为《纳凉》。
(晚唐)齐己《早梅》有“风递清香出,禽窥素艳来”之句,“风递荷喷鼻香”,亦能讲得通。
历代神童诗202页第一句作“凤阁薄暮后”,第四句作“何处芰荷喷鼻香”,诗题为《纳凉》。
(北宋)徐铉七律《咏牡丹》(咏牡丹90页)有“凤楼日暖开偏早,鸡树阴浓谢更难”之句,“凤楼”、“凤阁”,亦通。
“凤楼”的意思是“皇宫内的楼阁”(咏牡丹90页)。
汪洙此诗所用的究竟是“风阁”还是“凤阁”?根据第二句推测,应是“风阁”。
“凤阁”可能是历代传抄之误。
《当代汉语词典》(第7版)无“风阁”“风楼”等词条(详见388—392页),亦无“凤阁”“凤楼”等词条(详见395页)。

夏至

何处芰荷喷鼻香

416、夏至日作

(中唐)权德舆

璿极无停运,四时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旦一阴生。

【出处】古今岁时杂咏251页。

【作者】权德舆,见春社五律167首《社日兼春分端居有怀》简介。

【简析】此诗是范例的节气诗,可是诗味不浓,难以卒读。
用词冷僻,表面上颇有文采,实际上是在粉饰内容的贫乏。

璿极,冷僻词汇,一样平常写作“玄极”,意思是天顶、天空。
形容其玄妙深微。
也指北方最远的边界。
此处不说“天空”,而说“璿极”,便是利用借代的修辞手腕。
“赫曦”,冷僻词汇,意思是“炎暑炽盛貌”。
“赫曦景”便是指阳光。

古人写诗,常常喜好用借代手腕,目的是避免直白,增加文采。
下文元稹《夏至五月中》“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的“蕤宾”,古乐十二律之第七律,此指农历五月;元稹《大暑六月中》“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的“林钟”指六月(季夏之月,吕中林钟);欧阳修《秋声赋》“夷则为七月之律”的“夷则”指七月(孟秋之月,律中夷则),都是相同的例子。

夏至

417、夏至五月中

(中唐)元 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雷,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出处】元稹诗全集640页。

【作者】元稹,见元日五绝013首《岁日》简介。

【简析】夏至节气,鸣蝉阵阵,热浪滚滚。
雷轰雨注,彩虹腾空。
五月往后,气温突升,阴气阳气,早已分离得不知所终了(意为只有热气,没有凉气)。
不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
冷僻字比较少,比较可读。
渌水的渌字,作者彷佛比较喜好用,清明诗,芒种诗,夏至诗,立冬诗,都用到了。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已有“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之句,可见在唐朝时渌字是个常用字。

蕤宾,古乐十二律之第七律,此指农历五月。
在上古时期,人们把音律和历法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一年十仲春恰好和十二律相适应:孟春之月,律中太簇;仲春之月,律中夹钟;季春之月,律中姑洗;孟夏之月,律中中吕;仲夏之月,吕中蕤宾;季夏之月,吕中林钟;孟秋之月,律中夷则;仲秋之月,律中南吕;季秋之月,律中无射;孟冬之月,律中应钟;仲冬之月,律中黄钟;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欧阳修《秋声赋》“夷则为七月之律”(孟秋之月,律中夷则),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拜会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插图修订第4版)第73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8月第1版)下文《大暑六月中》“林钟九夏移”,林钟指六月(季夏之月,吕中林钟)。

夏至

418、夏云

(唐朝)曹 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出处】咏物诗选6页。
全唐诗卷七一六第8306页。

【作者】曹松,见寒食节五绝230首《寒食日题杜鹃花》简介。

【简析】农历五月,除了艳阳高照,更是“过雨频飞雷,行云屡带虹”的景象,是“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的景象,夏云成峰,雷电霹雳,暴雨倾盆,壮哉!

势能成岳仞

419、五月

(清朝)钱大昕

五月秧针绿,兼旬雨泽稀。

瓯窭干欲坼,布谷暮空飞。

米价比年长,田园生存非。

老农占甲子,辛劳候荆扉。

【出处】清诗选436页。

【作者】钱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江苏太仓州嘉定县望仙桥河东宅(今属上海市嘉定区望新乡)人。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教诲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
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

钱大昕从前以诗赋有名江南。
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向乾隆帝献赋被提督学政庄有恭选为一等。
后在召试中被评为一等,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学习行走。
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月,中进士,经御试后改翰林院庶良士。
其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右赞善、武英殿纂修官、元勋馆纂修官、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
期间还出任过会试同考官及山东、湖南、浙江、河南等地乡试考官。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父丧归里,从此引疾不仕。
归田三十年,潜心著述课徒,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二千余人。
嘉庆九年(1804年),于苏州紫阳书院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钱大昕是18世纪中国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其学以“实事求是”为宗旨,其治学范围广博精湛,在史学、经学、小学、算学、订正学及金石学等学术领域,均有建树和创见。
有《十驾斋养新录》,后世以之与顾炎武《日知录》并称。
生平著述甚富,后世辑为《潜研堂丛书》刊行。
见百度百科•钱大昕。

【简析】写夏季干旱,农人盼雨迫切,表示其忧民思想。
朴实无文,却动听颇深。
非一样平常的吟风弄月之作可比。
瓯窭,高地。
布谷,布谷鸟。
意谓布谷鸟飞着呼唤“布谷”,但景象干旱秧苗插不下去,令人焦急。
颔联对仗并不工致,第五句是“主语谓语补语”构造,第六句是“主语状语谓语”构造。

甲子,此处指天。
《汉书。
律历志》:“历数三统,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
”占,《方言》:“占,视也,凡相候谓之占。
”此处大意为老农倚柴门看景象,推测何时下雨。
江南插秧时令,一样平常在四月下旬、五月上旬,如果到了五月下旬还没有插秧,季候已过,延误农时,可能导致今年歉收,以是老农分外焦急。

钱大昕画像

此处另有(晚唐)杜牧《大雨行》(杜牧集48页)七言古诗一首值得一读。
开成三年(838)宣州(今安徽宣城)开元寺作。
开成三年自六月至八月,南部大雨持续。
《旧唐书 • 文宗纪下》:“大河而南,幅员千里,楚泽之北,连亘数州。
以水潦暴至,堤防溃溢,既坏庐舍,复损田苗。
”杜牧此诗即为此而作,豪放雄奇,浪漫感伤,较有特色。

此处另有(中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五言古诗一首(诗词日历2018年6月21日,五月初八)比较值得一读。

陈锦云、曾秀英选编,2023年5月17日于瓷都德化

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