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中书协主席孙晓云为浙江书法院成立写了幅题贺作品,由于作品中涌现六个旁边构造,其处理手腕雷同无古法,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热议!

不少网友问,如何处理旁边构造才算妙?天哲便从王羲之圣教序里找了几个字来,大略剖析了其变革规律!

又有网友认为,那只是圣教序里的,并不能代表书法的古法!

今日,我们将张旭《古诗四帖》与怀素《自叙帖》一并找来,与圣教序同时比拟,理解其是否是共有的规律!

从王羲之圣教序到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一招吃透字法的核心

在比较之前,我们得先办理一个问题,也便是标题中说的“字法的核心”。
为什么字法的核心与旁边构造有关系?

天哲查了一下资料,根据1988年颁布的《当代汉语常用字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有2500个,次常用的汉字有1000个。
汉字有八种构造,旁边构造最多,居然有1300个!

这能解释什么问题?

解释在一幅作品中,正常情形下,旁边构造的字最多,如果没有高妙的处理手腕,难免写得差不多一样,那么作品也就太丢脸了!

同样,我们处理好旁边构造的关系,绝对是一招吃透字法的核心!

先看古诗四帖:

“烛”、“飘”等字连且旁边间距很近,“倒”可作旁边构造,旁边断且间距远!

“棘”旁边不连,但是是触碰关系!
“临”、“散”旁边连且近,“泥”旁边不连且远!

“旷”字旁边不连但很近,“纷”字旁边连但间距远,“翻”较近!

重点看怀素自叙帖:

上图三个字,旁边关系为:断、连、断!

上图三个字,旁边关系为:连、断(近)、断(远)!

上图两个字,旁边关系为:断(远)、断(近)。

上图三个字,旁边关系为:连(近)、断(远)、连(近)!

上图三个字,旁边关系为:连(近)、断(远)、连(远)!

上图三个字,旁边关系为:连、断、连!

上图五个字,旁边关系为:断(近)、连(近)、断(远且小)、断(远)、连(近)!

上图,一个“概”字,草书里可以算作是旁边构造,这里变成了高下构造!

特殊备注:怀素自叙帖里,这样的变革关系非常多,可谓比比皆是!

相对而言,王羲之最具古法,关于旁边构造的字,有变成高下构造的,有旁边间距很近的,有很远的,是聚散、远近变革;有旁边构造相连、不连的,是连断变革;同样是旁边相连,有近间隔的连断变革,还有远间隔的连断变革;亦有部分字旁边构造不是近,也不是连带的关系,而是旁边穿插的关系;还有旁边构造高下重心错位、俯仰斜势呼应的变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