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仿佛又进入最好的时期:给孩子起名字翻遍唐诗宋词,诗词培训班各处着花,《中国诗词大会》季季热播。
六神磊磊《给孩子的唐诗课》新书发布会上,新晋奶爸的他和著名儿童教诲专家尹建莉一起,在北京遭遇骤降10摄氏度寒潮的周末,吸引了大量家长,座位全满,“站位”也告急。

古诗看上去很美,家长焦急让孩子学,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实在很多人没想清楚。
六神磊磊在书中抛出了很多问题:唐诗是一开始就那么好的吗?谁的七言绝句可以和李白对飙?唐代诗坛的第一个“男子天团”是谁呢?李白杜甫在当时便是“天王巨星”吗?为什么说王维情商高、孟浩然个性强?书中尽是类似这样很不“古典”的问题。

在接管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专访时,六神磊磊说:“不勉强孩子背唐诗,我只卖力让孩子爱上唐诗。
学古典文化不是让孩子做古人,而是让孩子做更好的当代人。
”尹建莉说:“如果一定要说读古诗有什么用,那‘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便是答案吧。

别让孩子演出背诗,让孩子对诗产生纯挚的好感

孩子只是鹦鹉学舌不该读古诗儿童教诲专家不认同

六神磊磊小时候并没有读过专门讲古诗的书,但都“离诗不远”。
比如,四大名著里有大量的诗,《三国演义》里写到诸葛亮去世,就引用了杜甫的名篇《蜀相》;《封神演义》里,两个神仙斗殴前要先念诗,念完再开打。
这让六神磊磊以为,“诗歌离我很近,诗歌是阅读的一部分”。

一首古诗,包含几方面的信息:作者、感情、故事、文本、工具(写给谁)。
上学的时候,老师每每着重讲文本,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字词句的意思都讲清楚了,但对孩子来说,李白是谁,黄鹤楼在哪儿,孟浩然又是谁,广陵又在哪儿?如果不讲清楚这些,这首诗就只是“一个不熟习的人在一个不熟习的地方,送一个更不熟习的人去一个更不熟习的地方”。

“让孩子学唐诗,首先得让孩子爱上一个墨客,关心这个墨客的命运,被这个墨客的人格传染。
”六神磊磊回顾,有一次他在庐山给一群孩子讲唐诗,随行的拍照师放飞了无人机,瞬间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把稳力,都去看无人机了,谁还听他讲唐诗,场面一度尴尬。

怎么办?六神磊磊开始讲李白,讲李白在江西坐过牢,差点去世在这儿,孩子们开始好奇,大墨客怎会如此落魄。
他接着讲,李白被关在浔阳狱,亲人都不在身边,幸亏妻子多方营救,才逃脱大难……这时,再没有孩子去看头顶的无人机,他们为千年前墨客的命运所牵动。

学古诗最空想的状态是让孩子对诗有兴趣。
尹建莉说,儿童学古诗,首先是游戏,而不是“做作业”。
家长最好以“共同学习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诵读,而不要以西席、统计员或监考者的身份涌现,没有压力,没有训斥。

尹建莉在女儿圆圆四五岁时,正式教她读古诗,没有操持,比较随意。
“不要让孩子给别人演出背诗,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背会了多少诗,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诗歌有纯挚的心境,才能产生真正的好感”。

大量朗读和背诵,仍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

有一种不雅观点,反对在孩子小时候教他们读古诗,认为孩子不理解,只是鹦鹉学舌。
对此,尹建莉并不认同:“艺术首先须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强,良好的感知自然会逐步形成‘理解’。
以为古典诗词陌生难懂,那是大人的事,孩子并没有这种疏离感。

尹建莉在教圆圆背诵《咏鹅》时,由于诗本身明白如话,只阐明一下什么是“曲项”就可以了。
但少阐明不即是不解读,尹建莉会和圆圆一起,对一些句子反复品味。
比如,看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会关注它的对仗工致、用字精细;看到“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就想象那样一种生活场景是多么朴实有趣。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六神磊磊和尹建莉同等赞许,对当代人来说,诗也还是要读要背的。
“现在孩子要学的东西太多,我们不能哀求他们花所有韶光去背诵。
但背诵很主要,我只是反对在没有把一首诗讲透之前就哀求孩子去世记硬背。
”六神磊磊说。

在尹建莉看来,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旧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
“儿童期间是影象的黄金期间,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会真正刻进脑筋里,内化为自己的聪慧财富。
以是更该当珍惜童年时期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韶光摧残浪费蹂躏在一些平庸之作上。
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诗海浩瀚,给孩子选哪些古诗呢?六神磊磊的建议是,首先当然要选经典,在此根本上,只管即便选一些孩子随意马虎理解的,“让6岁小孩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有些早”,再选故事性强的、能反响墨客道格的,以及和我们平常学到的诗不太一样的。

比如,李白的诗,学完了《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名篇,也不妨讲讲《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这首诗讲的是李白在田舍投宿,吃了农妇的一顿饭,“这首诗大略,有故事,而且我们印象中那个狂傲的李白,在这里是谦卑的、满怀感激的、充满同情的,这或许对孩子有别样的启示”。

在诗词之外没有任何目的,在享受之外没有任何哀求

有家长以为,背古诗能磨炼影象力;也有家长直接见告孩子,多背些诗对写作文好……学古诗到底有什么用?

六神磊磊说,教孩子传统文化,有一种是“礼教”,比如《三字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还有一种是“诗教”,熏陶性情脾气,是一种美学教诲,让孩子学会欣赏美。
“不学诗,孩子也能终年夜。
诗歌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六神磊磊说,教孩子唐诗,可以培养孩子的4种能力:亲近文本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人共情的能力。

在《给孩子的唐诗课》一书中,讲到《登鹳雀楼》,会说作者可能不是王之涣;讲王维的画《雪中芭蕉》,会聊这幅画引发的争议,北方的大雪里怎么会有南方的芭蕉。
六神磊磊抛出这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探求答案,自己去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书中也讲到李白与高适的友情,两个人在微时结为好友,后来高适当了大官,李白成了囚犯,高适彷佛没有施以援手,你怎么看?“我希望孩子能站在李白的角度理解李白,也能站在高适的角度理解高适,可能他也有难处,不要非黑即白,这是与人共情的能力。
”六神磊磊说。

尹建莉说:“只为喜好,不为炫耀,更不为搪塞考试。
在诗词之外没有任何目的,在享受之外没有任何哀求。
你读过的诗,会留在你的气质当中。
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你会拥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下。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蒋肖斌

责编:秦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