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东拍照
游楠溪江自古有水陆两种,当然,如今脑泛的,还可以开拓空中不雅观光。靠水吃水,先说水路,租一条舴艋舟,让我们尾随南宋永嘉人、进士潘希白的诗《入南溪》——
沙头落月照篷低,
杜宇谁家树底啼?
舟子不知人未起,
载将残梦上清溪。
徐于飞拍照
沙头,本义为沙滩滩头,但是否也特指如今的永嘉沙头镇?把诗题“入南溪”与诗尾“上清溪”相加,鉴定潘希白刚刚进入楠溪江,沙头镇位于永嘉境内楠溪江中下贱交界处,特指证据不敷。杜宇,杜鹃鸟,但是乌鸦、夜莺都哑巴了?被剥夺发言权了?遐想作者籍贯,实有深意,杜鹃啼声相传为“不如归去”,杜鹃催归,托物言志,寓意了作者思乡之心。
就像楠溪江越进入越美,此诗也属于渐入佳境式。墨客泊舟滩头夜宿,月落了,天快亮了,该启航了,但他还没完备睡醒起身,舟子不知道,驾船载着他还没做完的梦,划入清澈的楠溪江。不说载着人,而说载着梦,梦变成有重量的实物,于是,在前面现实主义的景物描写铺垫上,末句的“载梦”升华为超现实主义。……
渐入佳境 来自网络
随着潘希白入楠溪后,换一个导游。永嘉鹤阳有谢氏墨客群,如谢庭琛、谢志贤、谢敬撰,其实在他们之前,该村落还出了个谢隽伯。谢隽伯,南宋人,元代乐清籍文学家李孝光外祖父,隐居不仕,却在某次途经楠溪江下贱码头时,题了一首《响山渡头晚眺》:
渡头风景欲消魂,
野客乘桴瞰海门。
山远自兼秋野碧,
溪清不受晚潮浑。
鹭惊来棹依沙岸,
童跨归牛过水村落。
暝色渐深残照敛,
烟绡一幅画图昏。
响山渡,在今永嘉沙头镇响山村落,村落口现建有响山亭。上岸借来村落里田舍的筛子,筛去此诗的套话熟语,留下的精华无疑是“山远自兼秋野碧,溪清不受晚潮浑。鹭惊来棹依沙岸,童跨归牛过水村落”,写实白描的笔调使楠溪江的山水风光与田园风味满溢纸面,令人不禁想打包带走,尤其后联,试与唐朝墨客陈咏的名句“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剪辑到一块放映,不啻乡野生活的自拍DV。然而,须要手提喇叭筒提醒游客,江河日下,如今响山渡一带水面浑浊,不雅观赏指数几为零。
金肖武拍照
船过响山渡,下一站是楠溪江航运的末了停靠点——沙头镇高浦村落,清抄本《鹤阳谢氏家集》记载,谢隽伯曾经《舣舟高浦岸下》,由于他当时不但诗兴大发,还食欲大作:
孤篷吟倚处,极望尽渔村落。
波动摇山影,潮平失落岸痕。
买来鱼尚活,沽得酒多浑。
向夕秋风起,令人忆故宅。
是啊,接下来转入陆路,饱餐一顿,充足电,可为步辇儿储蓄体力,尤其已到了“向夕秋风起”的时候。《世说新语•识鉴》载西晋“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我们的谢导虽一介布衣,但面对傍晚秋风起,家乡鹤阳渐近,只会比张季鹰更怀念故宅。
楠溪江下贱供水工程
不过,对付不饮酒的南航我,等他酒饱饭足实在摧残浪费蹂躏韶光,算了,管自弃舟上岸,把他也炒了鱿鱼,再换导游为清代温州墨客陈遇春,换导游词为后者的《楠溪道中》:
澄碧浓蓝夹路回,
波折迢递入岩隈。
人家隔树参差见,
野径当山次第开。
乱鸟林间饶舌过,
好峰天外掉头来。
莫嫌此地成萧瑟,
一緉茅鞋去复回。
陈遇春,据《光绪永嘉县志》号镜帆,嘉庆年间廪贡生,曾任丽水县学训导,平生好做善事,著有《溪山吟稿》等。把此诗意译下——时而澄碧、时而浓蓝的楠溪江水夹着路回旋流淌,我边走边赏,进入波折又迢遥的深山弯曲处(岩隈)。两岸人家被树木掩映着,参差可见,随着视角变革,一条条乡野山径领了号码牌似的,依次展现开来。“人家隔树参差见,野径当山次第开。乱鸟林间饶舌过,好峰天外掉头来”,不需多大想象力,连绵的长镜头,拟人的拍照手腕,都足以作为一部3D动画片的明丽场景。文学史称“清诗复兴”,单凭这首《楠溪道中》,我想陈遇春绝对能入围清诗的“复兴元勋”。
wz楠溪人 拍照
游完了水路与陆路,不能不提一首水陆难辨的诗,由于它不但水陆难辨,好似空中飞来,还根本是傍名牌的伪作,却被本地书本视为描写楠溪江,更被《食的故事》《中国名食掌故》《中国名食百科》等海内书报刊谈及“淡水鱼之王”喷鼻香鱼时津津引用。诗为:
楠江都是钓人居,
柳荫清流一带疏。
好这天斜风色后,
半江红树卖喷鼻香鱼。
听说出处为《光绪永嘉县志》喷鼻香鱼条款,本地书本乃至认定作者是清代著名墨客王士禛。
作者简介:
南航, 作家,浙江省作协会员,出版有《野渡无人舟自航》等。本文摘选自南航2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nanhang2。有删节。今日头条:@楠溪江
永久的山水诗,
最美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