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贺知章
幼年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绘制中央图这首诗的名字是《还乡偶书》,它的意思是说:这首诗是作者回到家乡之后有时写下的一首诗。结合文章主旨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是白发苍苍的年纪了,村落里的小朋友看到老人还乡,都不知道他是从何而来。因此在绘制中央图时,我们可以画一个老人,他的对面站着一个小孩,这个小孩正在用一双迷惑的大眼睛看着老人,很想知道老人是从哪里来的。通过绘制这样一幅场景,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将《还乡偶书》这首诗的主旨表达出来啦!
为了更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整首诗的影象,我们还该当在中央图下方把诗歌的题目、作者所处朝代以及作者姓名给写上。
绘制分支
绘制好中央图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绘制这幅思维导图的分支了。首先我们要描述的是第一句诗“幼年离家老大回”所表达的场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呢:作者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了晚年他才又回到自己的家乡。以是我们可以在这个分支旁画上一个小孩以及一个老人,他们背对背朝着相反的方向走,以此描述年少离家年迈归家的场景。
“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话的意思是:离开家乡多年,虽然作者的口音没有发生改变,但是鬓角的头发已经花白。这里我们可以画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以赞助我们影象“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
“儿童相见不相识”这句话就很好理解啦,意思是说:家乡的儿童看到了还乡的老人,谁都不知道这个老人是谁,一贯盯着老人看。那我们在画这句诗的分支时就可以画出小孩和老人相见的场景,这样更有利于我们记住这一句诗。
末了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 意思是说:孩子们不知道老人的家乡便是这里,都笑着讯问老人他是从哪里来的。那么我们可以画上一个赤色的“?”号代表小孩的疑问,并画上一个残酷的笑脸,代表小孩们讯问老人时的表情,这样当我们看到这一分支的画面时,我们就可以很快想起它所描述的诗句啦。
现在四句诗的分支已经绘制完毕,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还乡偶书》这首诗完全的思维导图是什么样子的吧!
哇,是不是很生动形象呢?现在同学们可以看着这一幅思维导图来背诵《还乡偶书》这首诗,在背诵的时候我们要在脑海中回顾思维导图中涌现过的画面来赞助影象哦!
相信同学们现在肯定都能把《还乡偶书》这首诗背诵下来了,同学们有没有创造用思维导图来影象古诗会更加大略呢?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有关思维导图的知识,那就关注我们吧,小忆将持续和大家分享有关思维导图的学习干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