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中考课内古诗词赏析怀乡思亲赠友送别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表示“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原创)“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宁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2016·预测)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条有理,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表示了墨客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想熏染。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天景色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由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4.这首小令利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若何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若何的心情?

(九)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次”是______的意思,这首诗描述了墨客在北固山下见到的______、______等江南景象,抒发了墨客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措辞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3.“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流落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C.颈联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利用反问的修辞手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十)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____。
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2015·贵港二模)文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全词构造上有什么浸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抵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伯仲兄弟,因而心情极为烦闷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迷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颂和神往之情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动机。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末了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怀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详细化、形象化,措辞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十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写景,既点明了时令是________,又寓情于景,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情融入个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次句紧扣诗题,将题目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备表达出来,个中的“过”字突现了墨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首句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有若何的表达效果?

3.请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4.(2016·原创)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怀。

B.首句写景兼点季候,突出了杨花的俏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民气旷神怡。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墨客对朋侪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表示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十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这首诗之以是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5.(2016·预测)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首句写送别之地,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B.颔联作者以两人处境相同、感情同等来宽慰朋友,惜别之中显现墨客胸襟的阔大。

C.颈联表现了墨客乐不雅观宽广的胸襟和对朋侪的朴拙情意。

D.尾联慰勉朋侪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表达了作者心胸的豁达。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悲惨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标题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_。
首联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词写出了墨客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墨客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2016·预测)诗的颔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墨客若何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2015·通辽)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悲惨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全诗年夜方冲动大方,感情豪放,蕴涵哲理,具有很强的传染力。

C.颔联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嫡黄花,物是人非的惆怅。

D.诗中用“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了作者没有由于仕途坎坷而消沉,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豁达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