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氏 家 训

修 订 稿

一 爱国爱家。
国是民之家,民是国之基。
国泰民则安,国破家则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要遵纪遵法,敬业报国,忠贞不屈;爱家要弘扬祖德、干事创业,贫贱不移。
家风清则国风正,民风淳则国家荣。
家国天下,大爱无垠。

二 奉祀先人。
天为万物本。
祖是人之根,无根则枯,无源则涸,感怀追思,百世不移。
报本要追远,敬拜要虔诚,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家庙以奉先灵,坟茔以安祖骨,尊祖掩护者荣,毁物损誉者丧。
逢年过节,祠堂祭祖,有求必应;禴祀烝嘗,祭扫祖陵,福佑后生。

文林堂司氏家训

三 孝敬父母。
百善孝为先。
古有举孝廉,求忠臣於孝子之门,历代立牌坊,多旌表忠孝节义之人。
孝子之事亲:居则,屈服以礼致其敬,养则,和颜悦色致其乐,病则,竭尽财力致其忧,丧则,事去世如生致其哀,祭则,敬畏虔诚致其严。
敬顺之道,妇之大礼。
父爱如山,母恩似海,养育之恩终生报,多想自己有老时。
不孝为大逆,十恶不可赦,全族当诛之,身后不得入祠。

四 和蔼家庭。
家和万事兴。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尊老爱幼。
和谐在于体谅、原谅;沟通、理解定少闲气。
枕言勿听,谗言勿信。
父子间不责善,兄弟间勿乖离、夫妻间戒猜疑。
骨肉相连,要患难与共、相亲相顾;伯仲齐心,要互帮互扶,不离不弃。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夫贵妻荣。
娶媳求淑女,勿贪厚奁,妻贤家兴。

五 敦睦邻里。
千秋置业,万金处邻。
友邻相处,要有周济协和之情,守望相助之谊。
德必有邻,勿生仇怨,投桃报李,乐善好施。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常记人好,莫忘人恩。
干事留余地,说话留口德。
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

六 力耕勤读。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民以食为天,勤耕衣食足。
或为工、为商者,不取非义之财,为政者不贪身外之物,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读书须勤,当以三余苦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读好书、把书读活。
学甚至用,知行合一。
读书要博学、鞠问、慎思、明辨、笃行。
造诣大器者,唯有读书并践行。
书是成才路,学优仕坦途。
博学多识,能站在云端看天下,不学无知,只能井蛙不雅观天,难成大器。

七 勤俭持家。
勤为摇钱树,俭为聚宝盆。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此乃持家之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摧残浪费蹂躏。
以德治家,以俭养家,以廉保家。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历览先哲国与家,成由勤俭败于奢。

八 储才教子。
少年强,则家国强。
教子婴孩,教妇初来。
要规其言、矩其行,辨是非,明道理,少成若天性,习气整天然,好习气造诣大未来。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敬畏而生孝。
袒护溺爱无孝子,惯养不教非贤妻。
贫养的孩子早当家,富养糖甜不如蜜。
顺境虽好易忘形,多有人才脱险逆。

九 谨慎交友。
与智者为伍,与贤者同行,与廉者为伴,方能行稳致远。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更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环境影响人生,良师、良朋、好书,改变人的命运。
与恶人居,久而自臭,要阔别是非、势利小人;与善人居;久而自喷鼻香,要交明达、君子君子。

十 修身养性。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礼勿言,言多必失落。
非礼勿动,多事多乱。
不面誉人长,背毁人短。
傲不可长,戒骄傲、浮滑;欲不可纵,戒偖靡、淫逸;志不可满,戒自满、张扬;乐不可极,乐极悲生,福过生祸。
免戏谑之言,言必有防;戒戏谑之行,行必有检。
要三省吾身,知错改错。
相安无事,亏损是福。
积德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阔别;人为恶,恶虽未至,福已阔别。
积善积德、其名必善,福延后世;恶迹损德,跬步不离,祸延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