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得看风骚二字如何理解。

在诗词意象中,“风骚”典出《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合称,是中国古诗词的最初始起源,后来泛指文学、文采。
如果一个人在文学方面领先很多,处于领袖地位,就叫“独领风骚”。

清赵翼有论诗诗云: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什么是风骚历史上那些风流才子们的艳诗

江山代有秀士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如果题主问的是这个“风骚”的话,那真是二千年诗词史中浩如烟海,无从讲起。

但“风骚”另有一层意思,在俚语中常指举止轻佻,行为放荡。
这个范围就小了很多,毕竟艳诗、媚词向来为正道文人所不齿。
但是每到一个时期走向颓败的时候,诗词的风格就会走入宴乐靡艳和隐逸逍遥两个方向,代表着文人或避世或沉沦的人生态度。

元稹的《会真诗》,虽假托《莺莺传》张生之言,却开了诗词上描写闺阁风骚的先河,引发了情色文学的来源。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

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

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

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节选部分,大家该当都能看懂,就不阐明了。
只需记得中国情色描写便是从这里发源了。
幽会偷情,鱼水之欢写得如此细腻,元稹也算是个骚人。
自传类型的《莺莺传》后来被改成《西厢记》,写到这段幽会的戏文更是直白翔实,有些堕入下流的味道。

如果是指这个方面,元稹算得上风骚第一人。

和他比起来,晚唐花间派代表温庭筠真的算得上词风清艳,点到即止了。

再看一首,南朝陈后主的艳诗《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也是个亡国之君,便是被杜牧写入“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亡国之调的出处。

这种艳诗就不用解了吧。
亡国诗词,没有志向,追求男女之欢,得过且过,这种写女子宴乐的诗文在每个朝代快要倾覆的时候都会大行其道。

不过光看诗文,这女子可真是好看啊。
文人各领风骚数百年,美女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