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北宋名相范仲淹曾镇守杭州,他在杭州任职期间对收下官吏人才都有所推举,不少人由于范仲淹的推举而升了官。但有一个却一贯没有得到提拔,此人便是苏麟,担当巡检之职,长年在外。苏麟焦急之下写了一封信给范仲淹以求自荐。信中只有这两句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
旭日花木易为春。
范仲淹读罢,会意一笑,很快就懂了苏麟的句中深意。不久之后,苏麟也得到了提拔。这个故事也令苏麟的断句广为传播,再加上二句普通易懂,深含哲理,自然也就成为随处颂扬的名句,传唱至今。
但严格提及来,苏麟的这两句断句有理却少意,正如宋诗一样平常,多含理趣,短缺意境韵味。二句言尽意尽,少了回味。有理无境,意尽无味,仿佛农事谚语一样平常,也恰是以,很少有诗人为此断句续写。
比较之下,唐代的一个断句就高明很多,以至于后世无数墨客都不敢为它续写。且看唐代墨客孟浩然的断句:
断句唐·孟浩然
微云淡天河,疏雨滴梧桐。
这个断句同样有个出处故事:孟浩然虽然隐居田园,但他一向是热衷功名的,时长从襄阳前往长安参加当朝权贵的宴会活动,以期望能够得到举荐。而这一段句便是出于一次宴会,会上不乏投壶饮酒、联句对诗的娱乐活动。
所谓联句,便是浩瀚墨客根据一个主题韵脚,按顺序一人创作一句两句形成一首完全的诗。但轮到孟浩然时,却让这次联句戛然而止。《全唐诗》中这样写道:(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精髓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天河,疏雨滴梧桐。”满堂嗟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当时参与联句的也都是诗坛名家,却无一人能接下此联,无论如何写,都觉狗尾续貂。这次联句只得因此作罢半途而废,孟浩然也因此诗名更盛。
微云、银河、疏雨、梧桐,四种平常的意象,经墨客妙笔,仅用“淡”、“滴”二字就奥妙地连接在一起,组成一幅清幽秋夜图。一写视觉、一写听觉,将微云将散未散、疏雨欲住未住的意境表现地意味隽永,细读来仿若置身其境、有不尽之意!
话说孟浩然此句不仅让当时的联句活动半途而废,也给后世诗家出了一大难题,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无数墨客想将其续玉成篇,却无一句能配得上这警策之语。就仿佛宋之问的《灵隐寺》中“楼不雅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一句一样,有句而无篇!
除此之外,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也有两个警策之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虽然不是断句,但诗中其他句子却都难以与它匹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不雅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个“微云淡天河,疏雨滴梧桐”将沉静的意境描写到极致,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开阔的气候发挥到极致。诗圣杜甫在七言律诗中足称为圣,而孟浩然也足以凭此在五言诗中称圣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