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本诗借景抒怀,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述,抒发了墨客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详细的写作韶光长期以来都有争议。
详细紧张有三种见地:
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
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
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众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中国古代精彩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夸奖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注释: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顺的东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解析: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间隔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墨客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
墨客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岸,看到了一水之隔的京口,由此遐想到再过几座山便是自己的家乡钟山。
墨客连用三个地名解释自己与家乡的间隔,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熏风景。点明了当时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一个“绿”字,不仅写出了春日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更写出了东风吹过草木,送来一片活气的动态变革。
末了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流露着墨客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和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圆的欲望。
“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贯为人们所传诵。诗中“绿”字将无形的东风化为光鲜的形象,极其真切。
这首诗以景抒怀,借身边的“山、水、东风、明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