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 李韵涵“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白鹿洞书院,唐代墨客王贞白写下这句劝勉众人珍惜光阴的名句。历经千年文脉传承,如今的白鹿洞书院依然书声琅琅。9月10日,数十名青少年在白鹿洞书院身着汉服行尊师礼。 冯绍卿 摄...
献平国学书院,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集传统文化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书院。自成立以来,献平国学书院秉承“传承国学,弘扬文化”的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国学底蕴的现代人才。本文将从书院的历史渊源、...
鳌台书院奎星楼。拍照:欧明炽作为莞邑文化符号之一,鳌台书院创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 ,由曾任宝庆(今湖南省邵阳市 知府的厚街乡贤王恪为培养同族子弟成材,召族人捐款助学而创办。明清两代,鳌台书院是东莞的著名学府,也是东莞...
活动现场活动现场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19年12月23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 余俐洁 通讯员 李兆婷)12月22日晚,一次别开生面的诗词朗诵大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诗词中英文朗诵大会在南方科技大学(以下...
一位墨客说,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诚哉斯言。傍水而筑,逐水而居,以水定城,因水兴邦,是中原文明延绵不绝的简朴自然之理。醴陵是幸运的。由于,醴陵有渌江。渌江,发源于江西杨歧山千拉岭南麓,穿越崇山峻岭,穿越田园和城郭,一起滔滔进...
清初著名理学家李来章和他的《紫云书院三十六咏》‖老家许昌文‖窦永革 李来章(1654—1721),本名灼然,以字行,号礼山,河南襄城(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诲家、墨客。李来章是“明恭靖公敏后”,从小就曾...
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笔墨学家、书法家。他是当代墨客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的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天子赏识,放任...
朱熹石刻画像线描图朱熹石刻画像文公书院(紫阳书院)林希元理学著作《易经存疑》,清光绪刊本在厦门市同安区大轮山脚下的梵天寺后,有一座文公书院,这是厦门历史上最早的官办书院。文公书院于1350年始建于同安县城,1543年迁建于此...
同治八年,南京惜阴书院聘请原杭州知府、晚清著名教诲家薛时雨为山长,他曾主讲于杭州崇文书院和南京的尊经书院,桃李半天下。薛时雨担当惜阴书院山长十六七年,被誉为金陵书院的精神典范。一、薛时雨为何人?薛时雨,字慰农,晚号桑根老农,...
马一浮讲学的地方 抗日战役期间的1939年,在乐山发生了一件被众人所津津乐道的“小事”:有一位56岁的大师,五短身材,其貌不扬,在乌尤寺内设立复性书院,他希望通过书院讲习儒家理学之理,规复人们已经失落去的心性,以是将书院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