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落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诗词丨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 

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仲春。
春鸠(jiū):鸟名,即布谷鸟、杜鹃,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
曹植《赠徐干》:“春鸠鸣飞栋,流飙激棂轩”。
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
砍去又高又长的桑枝,便于往后采桑。
觇(chān):探测、察看。
泉脉:地下的泉水。
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
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觞(shāng):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羽觞。
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
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译文】

屋上有一只杜鹃鸟在鸣叫,村落阁下大片杏花开的洁白。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地下的泉水。

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彷佛认识它的旧巢。
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

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赏析】  

《春中田园作》详细创作韶光不详,作者晚年隐居辋川期间,创作了大量栖心于田园山水的著名诗篇,本文即是个中之一。

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人的愉快欢欣,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敏锐的感想熏染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全诗康健活泼,清新醇朴。

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落落来了,在屋上时时鸣叫着,村落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洁白一片,全体村落庄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

接着,墨客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彷佛是春鸠的鸣声和刺目耀眼的杏花,使得农人在家里呆不住了,农人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整桑理水是经冬往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
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彷佛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
旧人、归燕,和安然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提高。
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若何方案和培植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
新历涌如今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面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墨客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
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
墨客以为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统统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
墨客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愣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此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墨客只是沉着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
但从淡淡的色调和沉着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
墨客凭着敏锐的感想熏染,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面,而是在谛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

诗中无论是人是物,彷佛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来日诰日,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色。
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康健、饱满和开拓。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墨客,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不雅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墨客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主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字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文章来源:诗词天下,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不雅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