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是千古绝唱,在前六句,墨客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比拟融为一体,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强烈比拟。
这里后主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彭湃翻滚,充分表示出奔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节水周里不读读写水的诗词怎么行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落日流水也会有情,多愁善感。
这是思妇的痛楚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遐想类比。
斜阳欲落未落,对失落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拜别,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彷佛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好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细、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肃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

“花自飘零水自流”,写面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
这里,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散而伤怀。
这种繁芜而奇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东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开头两句就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以一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气吞山河的劳苦功高。
然而这统统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