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期间著名的文学家晏殊,在宋仁宗时官至宰相。他不仅身居高位,而且平生著作非常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尤其以词著名于文坛。本日,我们就来欣赏晏殊的一首《浣溪沙》,感想熏染这首词的幽美与深长韵味。
佳作欣赏: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杆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次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词意赏析:
小小的楼阁,重重的绣帘,飞来飞去的紫燕。林晚残花,落红片片,飘向莎草平铺的庭院。弯曲的回廊,朱红的栏杆,把倒影投向微凉的湖面。
一阵微风吹过,柳丝摇荡,就像是翠绿的屏幕一样。几次飘来疏疏小雨,洒向荷塘翠绿的圆荷。词人酒醒时创造人都已散去,不由得忧闷之情涌上心头。
感悟:
一、写法
晏殊的这首词动静结合,美感十足。
“小阁重帘有燕过”,小阁是静的,重帘是静的,而燕子飞过则充满了动感,使全体画面活了起来,动静有致、摇荡多姿。这种以动衬静的手腕,让词人营造的氛围充满了动感,使得整首词灵动起来。
“晚花红片落庭莎”,点明了韶光和地点,彷佛给人呈现出一幅画卷,夕阳的金光中,片片红花纷纭飘落在庭院平铺的莎草上,美哉!
“曲阑杆影入凉波”,这句既有俏丽的画面,又有作者心境的铺垫。统统景语皆情语。一个“凉”字,不仅是客不雅观地描写,写了夜凉之时池水生凉,也为下文悲愁思绪的抒发埋下伏笔。
“一霎好风生翠幕”,“幕”以“翠”字形容,更见其冷寂,而被“好风”吹起之后,又增长一种轻灵之味,把景物写活。
“几次疏雨滴圆荷”,从“几次”二字可见,听到雨滴圆荷之声并非这一时,而是多次感知。此时词人的情绪一触即发,引出尾句的“酒醒人散得愁多”,惆怅之情迎面而来。
晏殊的这首词动静结合,美而不艳,淡而有味,值得细品。
二、情绪
晏殊在朝中身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文坛又是词界泰斗,范仲淹、欧阳修等都出其门下。
这样一位人物,该当是把酒高歌,斗志昂扬才对,却写出了“曲阑杆影入凉波”“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殊为何愁?或许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感叹光阴流逝的惆怅;又或者是“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我们不知晏殊的详细愁思,但他这样一位位高权重,又享誉文坛的大人物也是满赍恨情。可见“人生不快意事十之八九”是至理名言。
人活在世,谁也不可能一世无忧,挫折和磨难,求而不得是生活的常态。困境时,请见告自己,要倔强,挺一挺就过去了。
知道生活中,都会遭遇风雨,又何必太惆怅?更何况彩虹总在风雨后。
徜徉古诗词,领略更多的聪慧,我们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