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宋)

1.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
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四首咏史怀古诗词境界伟大沉郁悲壮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2. 解析

境界伟大: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以长江的浩渺气势开篇,将韶光和空间的维度瞬间拉到极致,长江奔驰不息,千古以来无数英雄人物都被这江水淘洗。
词中描述的赤壁古沙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呈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景象。

沉郁悲壮: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他遐想到三国期间周瑜的英雄业绩,周瑜年轻有为,在赤壁之战中谈笑间大破曹军。
而自己空有一腔抱负,却仕途坎坷,早生华发,只能感叹“人生如梦”,这种古今比拟产生了一种沉郁的感情,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壮之感。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辛弃疾(宋)

1.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平凡巷陌,人性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解析

境界伟大:“千古江山”一句涵盖了悠长的历史和广阔的空间。
词中涉及孙权、刘裕等历史人物,从三国期间到南朝宋,时空跨度极大。
孙权曾据守京口,刘裕也曾在此地崛起,他们都曾在这片地皮上建立过劳苦功高,展现出伟大的历史画卷。

沉郁悲壮:辛弃疾生平致力于规复中原,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
他借古讽今,批驳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草率,导致失落败。
而自己四十三年前经历的扬州烽火还历历在目,如今却看到北方沦陷区佛狸祠下的热闹景象,百姓安于现状,这让他感到悲哀。
末了以廉颇自比,自己虽老,但仍渴望为国效力,却不被重用,这种报国无门的感情充满了沉郁和悲壮。

三、《山坡羊·潼关怀古》 - 张养浩(元)

1.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犹豫。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 解析

境界伟大:“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描述了潼关的雄伟阵势,群山聚拢,黄河波涛彭湃,潼关成为内外山河的险要之处。
从潼关这个计策要地震身,遐想到西都长安,视野开阔,展现出伟大的地理和历史视野。

沉郁悲壮:墨客路子秦汉故地,看到曾经辉煌的宫阙如今都化为尘土。
朝代的兴亡更替让人感慨,但末了得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结论,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王朝无论兴衰,百姓都处于苦难之中的社会现实,这种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历史兴亡的深奥深厚思考,充满了沉郁的色彩。

四、《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唐)

1.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解析

境界伟大:短短四句诗,却将韶光维度无限拉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墨客站在幽州台上,想到在他之前没有碰着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古人,在他之后也看不到这样的贤君,这种古今的巨大跨度展现出伟大的韶光感。
同时,“念天地之悠悠”将空间维度扩展到天地之间,宇宙无限,而墨客自己显得如此微小。

沉郁悲壮:墨客空有一腔抱负,却怀才不遇,他的孤独感在这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被无限放大。
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却找不到知音,只能独自悲哀流涕,这种孤独、无奈和壮志难酬的感情充满了沉郁和悲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