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便是贾谊,贾谊是西汉期间一个主要的历史人物,世称贾生。
贾谊才华横溢,21岁就做了博士,这个博士不是我们当代的学位性博士,古代的博士是通才,是治国的大才,是国家的高等人才。
贾谊为汉文帝供应很多治国的策略,汉文帝都极为讴歌并采纳。
汉文帝身边的大臣周勃、灌婴等人都妒忌贾谊,于是进言诋毁贾谊“年少初学,专欲专权,纷乱诸事”。
听信谗言后,汉文帝逐渐疏远了贾谊,后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西汉的都城在长安,长安到长沙的实际路程有近一千公里。
古代文人士子多有被贬经历,贾谊谪居长沙成了后来文人诗词中的常客,文人士子们常用贾谊这个典故来抒发自己的相同遭遇。

李商隐贾生古诗解析李商隐这是在讽刺晚唐的皇帝吧

过贾谊宅(唐·戴叔伦)

一谪长沙地,三年叹逐臣。
上书忧汉室,作赋吊灵均。

旧宅秋荒草,西风客荐蘋。
悲惨回顾处,不见洛阳人。

贾谊在去往长沙途中,途经湘江时,写下《吊屈原赋》凭吊屈原,书写屈原的经历来发抒自己的悲愤之情,这个事情也成为了一个典故。

送杨少府贬郴州(唐·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熏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昭明文选》中记载有: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鸟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
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悲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贾谊在谪居长沙三年,有一天屋子里飞进来一个类似猫头鹰的鸟,在民间,这类鸟是不详之鸟。
贾谊从小生活在北方,受不了长沙的湿润,加上自己身体可能偏弱,遭受谗言被贬于此,心情极度不畅,贾谊认为自己寿命不长,写了一首《鵩鸟赋》。
往后我们碰到古诗词中,鵩鸟一样平常是指这个典故。

而我们本日说的这首李商隐的《贾生》,是在讲贾谊的其余一个典故。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以是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贾谊在长沙待了几年后,汉文帝把贾谊召转身边。
正值汉文帝派人敬拜完天地后,把剩余的肉送回来,以示受福,叫受厘,汉文帝在宣室殿受厘,于是在未央宫中的宣室殿召见贾谊。
汉文帝好久没有见贾谊了,贾谊是治国大才,作为一个天子该当立时问他民生大事,而汉文帝全体晚上都在问鬼神的事情。
李商隐就这件事情作了《贾生》这首诗,由于自己有相同的遭遇,借贾谊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绪。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首诗的诗意便是贾谊的那个典故:汉文帝是个爱才若命的天子,在宣室中征询各个大臣的政治见地,贾谊更是才华纵横、无与伦比。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惜这个文帝啊,听贾谊讲到半夜,也不问百姓活气的事情,只问起鬼神之事。
晚唐期间的几个天子,喜好求佛问道,乃至几个天子因吃妙药而中毒身亡,真乃荒诞至极。
作为天子该当以社稷为重,以民生为本,末了一句,李商隐在讽刺晚唐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