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到了宋朝,社会风气逐渐改变了,文人们专攻填词,再也不用舞刀弄枪,言行日趋“儒雅”,很少在词作中吐露出自己醉后失落态的实情。

纵然豪放如苏东坡,《水调歌头》也只是发挥酒醉后的想象,想要飞天揽月。
唯有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填了一首《西江月》,把自己酒后失落态的样子如实描述下来。

一、《西江月·遣兴》赏析

《西江月·遣兴》——南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
比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辛弃疾醉倒松树下写一首西江月对着松树大年夜喝老子没醉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词作意译:我喝醉了之后就只想笑,才没有功夫去发愁呢。
最近一贯在读古人的书,结果却创造读了也是白读,完备没什么用。

昨晚喝高了,醉倒在松树下。
我问松树:我是不是醉得很厉害?当时风吹动了松枝,我还以为它要来扶我。
于是呵斥道:“走开!
老子不要你扶!

这首《西江月》写得特殊诙谐,彷佛是在回答别人的疑问。
比如有人问他:我最近老见你喝醉,你是不是在为什么事发愁啊?辛弃疾就回答他说:嘁!
我喝醉过后不知道多快乐呢,哪有韶光发愁?

从前诗仙李白喝高了,就写了一首《月下独酌》,当时他醉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然后还举起羽觞,和月下花影共舞。
二心坎大概是愁的,可是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快乐的状态。

辛弃疾喝醉了,醉到错以为松枝要来拂自己。
但是他倔强地认为自己没醉,还呵斥老松:走开!
便是不肯承认自己内心正在发愁。

词的头两句说“我才没空发愁”,但是第三、四句就暴露了他的生理,他正是在发愁。
他在抱怨:读了好多古人的书,全都白读了,一点用途都没有。

听凭他自书中读出一朵花儿来,他还是没有办法实现自己抗金的空想。
以是说,相信了这些书上之言,除了摧残浪费蹂躏韶光,一点好处都没有。

从前,梁元帝也曾经发出过相同的抱怨。
由于他认为自己读书已经非常努力了,可是国家还是灭亡了,以是“读书无用”。
于是,他敕令让人把宫里的藏书全都烧掉了。

不同的人醉酒之后,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有一些人会笑,有一些人会哭。
还有一些平时锯了嘴儿的闷葫芦,会溘然变得话多,特殊有表现欲。
比如辛弃疾,他喝高了想找人说话。

没有人他就对着松树说,他问松树自己是不是喝醉了。
实在二心坎是很排斥这种醉酒的状态的,由于饮酒误事。
其余,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当一个人心里有事时,才会喝醉。

辛弃疾不肯承认自己心里有事,以是他不承认自己醉了。
见到“松树要来拂”自己,于是立时呵斥对方:走开!
才不要你管呢!
我不知道有多么复苏。

二、“词中有戏,以戏入词”

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词鉴赏辞典》中认为:王维的诗是“以画入诗”,而辛弃疾这一首《西江月》则是“以戏入词”。
辛弃疾常常通过散文化的手腕,将青山绿水进行拟人化处理。

比如他在《贺新郎》中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当如是。
”在《生查子》中写:“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妆?”又写山头明月,每夜来青溪上“听读《离骚》去”。

不过,在本文先容的这一首《西江月》中,他是在醉中把松树当成了人,因此才写出洒脱狂放的句子。

从前,唐代写醉酒诗最好的是李白。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醉酒的状态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美酒给李白壮了胆,连天子的面子他也敢不给。

唐诗英气干云,墨客们无论是醉,还是醒,笔下都有一股气势。
但是到了宋代,文人们的生活日趋精细,不爱舞刀弄剑了,只爱填一些“婉约”词。

纵然苏东坡首开豪放词派,但他也不爱写自己喝高了的样子。
从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临江仙·夜归临皋》来看,他都是浅醉,思维还是相称复苏的。
实在,这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

由于醉酒会误事,以是我们一样平常认为,常常喝得玉山颓倒的该当是“闲人”。
苏轼中年往后脾气变得散淡,后期研讨禅学,偶尔喝高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辛弃疾一辈子都“热血沸腾”,一贯在暗中招兵买马,图谋收复河山。
他喝醉了就算了,想不到他还有闲情“反刍”自己醉酒的样子容貌。
以是这首词初读的时候,让人觉得有一点想笑。

从词的首句看来,乃至让人疑惑他在第二天醒来填词的时候,酒都还没醒完。
不然他为什么还在去世撑着说:我喝高了可愉快了,我没空发愁。
纵然没空发愁,为什么接下来又抱怨“读书无用”呢?

《孟子》中说:“尽信书,则不无书。
”古人著书,写下的实在也是一家之语。
对付书中的话,要学会“活学活用”,不能去世脑筋照搬。
现实中的处境,比书中描写的繁芜百倍、千倍,碰着不一样的情形,你得学会变通。

难道辛弃疾没有读过《孟子》这样的儒家经典吗?以是他有什么情由由于自己的奇迹不顺,就责怪古人的书不可信呢?可见他还处于宿醉未醒,胡思乱想的状态之中。

然后他又自叙,昨天他的确是醉了,然后他又问松树自己醉得若何。
末了还狐疑松树看不起他,以为他醉了,想上前来扶。
这么看起来,他仿佛又是醒着的。

这一忽儿复苏,一忽儿又醉的样子,你说他到底是不是在上演一场醉汉撒酒疯的好戏呢?以是说他是“以戏入词”,让人忍笑不能。

不过,笑过之后,当我们想到辛弃疾平生的志向,和他的遭遇后,又有一点笑不出来了。
乃至,更多时候都想替他哭一场,哭他报复无法施展,哭他郁郁不得志。

结语

辛弃疾的性情是非常倔强的,他生平的志向便是抗金报国,但是阻碍他实现空想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完备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反抗的。

以是,他痛楚的时候就想买醉,但是喝醉了之后,他又不肯承认自己喝醉。
谁叫他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良臣呢!

他的性情让他甘心去做孤芳自赏的屈原,昼夜唤“湘累”共舞,也誓不向那些屈膝降服佩服派低头。
因此,他唯有“以戏入词”,吐露自己倔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