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情的劳碌、生活的噜苏,常常把这少焉的感悟淹没了。

本日推举的《古诗词课》,是一本送给当代人的礼物,它把古诗词中蕴含的力量引出来,撞击你的胸口,让你得到心灵上的滋养。
这堂课的老师呢,是叶嘉莹。

叶嘉莹生在1924年,生平醉心于研究中国古典诗词。
上世纪80年代,叶老师在世界各地讲学,非常受欢迎。

当她来到南开大学的时候,天津、北京很多学生慕名来旁听。
全体高校刮起了一股听叶老师讲古诗的风潮,出版社也纷纭约稿。

古诗词课读诗的好处在于培养一颗美好的活泼不去世的心灵

当年来南开大学旁听的三位同学,应邀整理叶老师讲课的录音,执笔写出了这本《古诗词课》。

确实,这本书来自于教室,是一位学界泰斗的授课讲义。

在叶嘉莹眼里,诗词是什么呢?对付诗,叶老师引用《毛诗序》所述:“正得失落,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她认为诗歌最主要的特色,便是蕴藏着一种强大的兴发冲动的力量。
读诗的人,感想熏染到墨客的情绪,再触及到自己。

王维我们都熟习,在教室上,叶老师是这样讲王维的:

王维是一个性情内向、感情深曲幽隐的人。
他很少在作品中直白地吐露心声,一方面他深受佛家文化的影响,追求超脱,另一方面,他又有一副渴求功名的心肠。

以是王维早期的作品,既呈现出艺术家的才华教化,又流露出世俗的逢迎之语。

说白点,便是说这个时候的王维,也免不了俗,写了不少礼节上的客套话。

比如这首《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前两句精妙无比,被喻为千古绝句。
后两句平淡无味,只为阿谀塞上使君和镇守边关的将军。

王维的诗虽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这种抵牾人格的煎熬中度过。
直到晚年入住辋川,他的诗才真正走向了恬淡空灵之境。

来看这首《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见,白鹭惊复下。

诗的大意是:飒飒秋雨,使山泉流动的速率加快,水花撞击在突出的石头上,惊起了一只专心觅食的白鹭。

当白鹭意识到统统只不过是虚惊一场,索性展翅滑翔一圈,飞回原处,于是,山中的统统又规复了静寂的状态。

在叶老师看来,这首诗带给她的触动相称大:

惊飞的水鸟飞回原处,你的心或许随之一动。
这一动,不分善恶,不分喜怒。

如果你具有一种能感之的本性,就会发觉,你的心没有去世,也没有被喜怒哀乐这些情绪所限定,这是一种很难言传的觉得和境界。

而这种境界正是王维诗歌的最高造诣,除他之外,很少有墨客能表现出这种意境来。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词。
对付词,叶嘉莹以《人间词话》为例,认为“词之要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普通地讲,词总是传达出作者一些幽微的言外之意。
词的文雅,不在于表象,而在于它所通报出的神韵。

温庭筠有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闪动,鬓云欲度喷鼻香腮雪。

古时候的词,是要给歌女拿去唱的。
这首《菩萨蛮》,在电视剧《甄嬛传》里涌现过,便是被唱出来的。

一个女子装扮打扮,看她画眉,看她裙子上的金鹧鸪,迎面而来一股深闺气息,还带着一个女子小小的落寞。
那么叶嘉莹老师是怎么说的呢?

这首词从女子的起床、梳洗、画眉,一贯写到装扮完毕,叙写口吻包含着活泼的生命力和充足的感发力量。

比起《花间集》里一样平常的浮艳浅俗之作,温庭筠的词总是有一种深远含蕴的姿态。

这首词的美感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这首词的句子是非错综,读起来低回摇荡,与读诗的觉得大不相同。

其次,温庭筠所写的内容乃是男女之情,这是人间间最热烈、最随意马虎引起冲动的一种感情。

第三,这首词暗合了中国文化中“美人”、“喷鼻香草”以喻君子的传统,可以把读者的感发遐想,引向高洁美好的境界。

这三点,都涉及词的特质。

叶老师讲古诗词,深入浅出、阐发深刻。

她说,读王昌龄的绝句,一定要把稳声音、景物和感情,对它们有所体认。

看高适的诗,务必把稳到它的上句与下句之间总有一种呼应,一种实质的相对,诗的现实用意非常明显。

岑参呢,他喜好做不平凡的事,喜好有不平凡的表现,他所用的措辞也不平凡,描写的内容极为罕见,他的诗风矫健有力,特殊适宜拿来诵读。

读诗、品诗、学诗,多么高雅的事情。
如果你把《古诗词课》里的三十六课上完,便会理解,为何叶老师的课,每每会有万人空巷之感。

学生在她的教室上得到什么了呢?她在书里直白地说了:“读诗的好处,在于培养一颗美好的活泼不去世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