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薄暮有画意。

——《又见炊烟

诗词丨炊烟袅袅就是诗情画意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顾”,当听到邓丽君唱起这首《又见炊烟》的时候,你脑海里是不是浮现了故乡的小村落庄,家中昏黄的灯光,还有妈妈炒菜的背影?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气儿,有人气儿的地方就有生活。
炊烟袅袅升起,是烟火人间里无需夸年夜就能欣赏的最美长卷,是平淡日子里不用去往远方就能见到的诗情画意。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落,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厌恶官场,生来就喜好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眼里,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便是让自己感到心安的归处。

阔别村落庄十余年,再次回来长期定居,自己好似一贯困在樊笼中的鸟儿、养在院子小池塘里的鱼儿溘然得到了自由一样平常欢畅。
屋前,桃树和李树整整洁齐地排列着,榆树和柳树成荫,遮盖住了后门的屋檐。
远处的村落落农舍上方袅袅炊烟升起,深深的街巷传来狗吠声,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不得不感慨:这才是生活啊!

炊烟

宋代:史弥宁

丝丝古柳纲罗鸦,拍拍平田鼓吹鼃。

不是青烟出林杪,得知山崦有人家。

在冷生僻清、阔别繁华的边远地区,一缕炊烟,就代表着前方有能停泊少焉的人家。

古柳在风中瑟瑟,枯树上几只乌鸦嘎嘎地叫着。
四处无人,若不是那一缕青烟从林子的那一边飘过来,我可能就错过了山那边的人家了。
而看到那缕青烟,伴着自己,熨帖至心底,既然有人家在这里居住,就不以为寂寞无聊了。

忆秦娥·梅谢了

宋代: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

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炊烟,便是人气。
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必定是一个和乐融融、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小村落落。

梅花凋落,冰雪溶解,大雁南归。
在仇敌盘踞着的淮河以北地区,很少能看到烟火。
杂草丛生、衰草各处,入目都是荒凉之景。

面对着大雁飞去的方向望眼欲穿,炊烟的地方,便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

桃源忆故人

宋代:陆游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

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

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炊烟,总是充满着怀念的味道。

陆游在夕阳下站在门口,看着村落落里升起做饭的炊烟,听着鸡鸣、犬吠,不知不觉就想起了曾经与朋侪同游的光阴,什么时候,这样好的日子才会再来呢?

留春令(淮南道中)

宋代:高不雅观国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

一川平远。

柳影人家起炊烟,

仿佛似、江南岸。

立时东风吹醉面。

问此情谁管。

花里清歌酒边情,

问何日、重相见。

炊烟,也是多情的。

你看那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杨柳的影子和着火红的晚霞,倒映在水面模糊绰绰,炊烟缕缕,东风拂面,就要醉在这江南的春色里了。
在花丛中高歌畅饮,只问:春天都来了,我们何时才能相逢?

采桑子·桐庐舟中

清代:陶元藻

浮家不畏风兼浪,

才罢炊烟,又袅茶烟,

闲对沙鸥枕手眠。

晚来人静禽鱼聚,

月上江边,缆系岩边,

山影松声共一船。

就算旅居在外,炊烟也是最有生活情趣的。

陶元藻在桐庐的富春江水上,吃完饭又煮茶逐步品味,茶烟袅娜,心中畅快。
躺在舟中,思绪随着沙鸥一同在天空中盘旋,小雨淅淅沥沥,四下寂静无声,就这样在这宁静的夜晚,安然入睡。

如此生活,平凡无波却浪漫十足。

炊烟,是人情味儿,是游子心中的乡愁,是最平常的风景。
炊烟升起的地方,有等你回去的人,还有如风一样平常的往事和无数宝贵的回顾。

炊烟又起,你心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