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作春愁,
愁到眉边住。
道是愁心春带来,
春又到何处?
屈指算花期,
转眼花归去。
也拟花前学惜春,
春去花无据。
翻译:
小雨浇打着春花,也浇湿了我的春愁(或引发了我的春愁)。这愁愣住在我的眉边,使我皱起了眉头。都说愁心是春带来的,那春天又到哪里呢?
屈指暗杀花期,然而花期短暂,一转眼就没有了。我也相学古人于花前惜春,而春天一去,花也无有凭据。
我的评析:
在家乡的方言中,有句话叫“怪话连篇”。此词开头的:小雨浇打着春花而引发我的愁思,她却说这种愁是小雨制作而成的“小雨作春愁”这叫怪话;试想古人的诗或词中“清闲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不雅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等等。那一句不是怪话?实在,这就叫措辞的艺术。
从“也拟花前学惜春”一句看,赏花之风尚习气在明末清初基本上已淡化,但作者仍能写出春愁,解释她读懂了“春愁”,也读懂了古人。
我对春愁的思考,也正是由这首词而引发。
古典文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顶峰之作。但我以为从某个角度看,更象这首春愁词。贾府的一时繁华,贾宝玉与林黛玉及宝钗的爱情故事以及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它们就象荀丽的鲜花,曾经绽放过、富丽过。但转眼之间春去花谢,花也无据。就象一场梦幻,灰飞烟灭。正同《红楼梦》结束语所述:“由来同一梦,休笑众人痴”。
小说是虚构的,仙却取材于生活,它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反响。
古墨客或词人写春愁,多以花草为题材,流露出爱花惜花,也爱春惜春的情怀。表示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暗喻人道命运的沉浮不定难以节制的哀怜。但细思细想,又象是对当时社会的叫嚣与抗争。
人物简介:
徐灿:(1618——1698)字湘蕨(一说湘苹)、明深、明霞,号深明。明末清初女词人、墨客、字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阵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善属文、精字画……(此信息参考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