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诗,如画;有些画,如诗。
有时,读到一首美妙的诗词时,真不愿从中走出。只愿长醉不醒,勾留在那最美的画面里,停驻在那至美的诗意中。
下面8首绝美的诗词,诗情画意,令人沉醉不醒。
《蝶恋花》
晏几道(宋代)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在晏几道笔下,思念是一件极美的事。
思念之初,神魂入梦,行遍江南烟水迷濛之路,不见伊人,消魂之苦无以倾诉,醒来后,消魂景况更难忍受。梦寻无望,只能弹筝诉说,可依然难解心中断肠之苦。
全词措辞朴实,清新温婉,意境蕴藉幽美,利用白描写情态动作,生动真切,朴拙动听,表示了小晏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城、寺、船、钟声,空灵旷远的意境呼之欲出。江畔秋夜渔火和静夜钟声,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同等。
霜,是这幅秋江月夜图的组成部分。飞霜给人一种高洁的美感,但是和“乌啼”“愁眠”联系起来理解:墨客听到乌啼已感意乱,那飞霜更令贰心寒。
这首诗还采取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致及夜半钟声,全诗有条有理,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墨客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述了一幅宁静寒冷的画面:不才着大雪的 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清闲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中利用范例概括的手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寒冷的范例景物,描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展示了渔翁的生活清高,性情孤傲。
《踏莎行·秋入云山》
张抡(宋代)
秋入云山,物情洒脱。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墨客以清疏的措辞和洒脱的笔调描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云山秋意图。全词音韵和谐,文意兼美,清丽秀润,亲切自然。
高高的山上现在进入了秋日,山中景物清爽奇丽。景物浩瀚争妍斗奇就像一幅图画。枫叶之多尽染万山一贯连绵到云彩边上,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
《竹里馆》
王维(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述了墨客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清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墨客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该以貌取神,而其神是包括在意境之中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民气。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清晨游古寺,进入了一个幽深寂静的天下,每一句诗都像一幅画,给你以寂静淡然之美。
初升的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林梢。波折的小径通向宁静的后院,禅房里花木扶疏。鸟因山光美好而喜悦,人因见潭水而俗念全消,内心空净。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击钟磬的声音。
【越调】《天净沙·即事》
乔吉(元代)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采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大家。
全曲用白描手腕,写出久别相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
柳绿花红、菩飞莺啼、美人如云,使人产生暇接的觉得,墨客以措辞音韵来表情达意,颇有情致。
此曲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篇利用叠字,颇具重叠复沓的单间之美,将人之美与景之美交融在一起,相互映衬。
《送朋侪》
李白(唐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墨客与朋侪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残酷。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条有理,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朴拙朴拙而又豁达乐不雅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来源: 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唐诗宋词”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涉嫌陵犯您的合法权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