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他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空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按我理解,“造境”因此意念和想象为境,“写境”是描写现实的景物。
王国维还把艺术家分为“写实家”和“空想家”,并认为这两者是相通的。
他还写道:“墨客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不雅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数学家维纳说:“数学是一门精美的艺术”。
我认为,数学犹如诗歌,评价一项数学造诣,也应以境界为上。
数学上也有“造境”与“写境”之分,前者是“创造理论”,后者是“办理难题”。
数学家也有“写实家”和“空想家”之分,前者是“入乎其内”,侧重运用数学;后者是“出乎其外”,侧重纯粹数学,但两者是互通的。

数学与诗歌有许多共性,下面归纳为八点。

第一,数学和诗歌的源泉都是自然和社会。
数学史家克莱因认为:“对自然的深入研究是数学创造最丰富的源泉。

数学如诗境界为上

第二,数学和诗歌都追求和谐与简洁。
诗歌是力争通过简洁的措辞和韵律,抒发墨客的情怀,表达深邃的哲理。
数学的和谐是不言而喻的。
至于数学的简洁,一方面数学结果是通过简明的命题或定理的形式来表述的;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数学家追求在较少条件下推出尽可能广泛而深刻的结论,或者力争简化已有结果的证明。

第三,数学中的“对偶”与诗词中的“对仗”是异曲同工。
诗词中的“对仗”能使意境更加幽美,抒怀更加动听,哲理更加深邃。
数学中的“对偶”使得数学理论变得更加深刻,更加幽美。
数学中的“对偶”不但是数学的构造和框架,而且是一种思维办法,也是主要的证明工具和技巧。

第四,数学和诗歌的创作都须要直觉和想象力。
所谓直觉,便是没有经由意识推理而对某事物产生的理解和判断。
当然,任何科学和艺术的创作都须要直觉和想象力,但数学和诗歌更为突出。
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极富直觉和想象。
这种直觉和想象是源于墨客的形象思维。
数学史家克莱因说:“在预测能被证明的内容时,和构思证明的方法时一样,数学家们利用高度的直觉和想象。
”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认为:“我们靠逻辑来证明,但要靠直觉来发明。
”这里的“发明”便是指提出问题和构思证明的方法。

第五,诗歌创作和数学研究都须要激情和灵感。
墨客有了激情才能把自己的感悟加深和放大,把内心情绪宣泄出来,作品才能打动人和传染人。
对数学研究来说,激情来自于探求未知真理的好奇和对美的追求。
灵感也叫顿悟,它是一种近乎无意识或潜意识的非逻辑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灵感是对某一问题长期思考往后溘然产生的思想火花,有时产生于心神专注思考问题之际,有时却是在不经意间或意识蒙胧之中。
灵感有时也来源于对不同征象的类比和遐想。

第六,数学研究和诗歌创作都须要有美感。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在《数学创造》一文中形象地描述了数学美感在数学创造过程中的浸染,他说:“各种数学观点在潜意识里碰撞组合,数学直觉从中筛选故意义的组合,进而进行创造。
……潜意识做出选择时,所用的标准便是数学的美感,数和形的和谐感,几何学的文雅感。
”数学史家克莱因认为:“进行数学创造的最紧张驱动力是对美的追求。

第七,“创新”是数学和诗歌的共同美学准则(即评价标准)。
艺术家把“创新”叫作艺术风格。
例如,李白的诗“豪迈旷达,洒脱若仙”,是浪漫主义风格;杜甫的诗则“深奥深厚蕴蓄,抑扬弯曲”,是现实主义风格。
对数学研究而言,创新必须是在一定科学范围内有比较主要的意义。

第八,数学和诗歌的另一共同美学准则便是《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境界为上”。
数学的境界包括:1)大道至简,大美天成;2)简洁、和谐、对称、文雅;3)颠覆性的创新;4)交叉、领悟、统一。

下面举几个高境界的数学例子。
首先是两个美妙的数学公式。
一是欧拉公式eiπ+1=0,它把数学里面最基本的几个要素全都整合在一块了,个中1是自然数的单位,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e是自然对数的底,π是圆周率,i是虚数单位。
二是欧拉公式V+F-E=2,公式表明:任何一个大略凸多面体,它的顶点数V加上面数F,减去棱数E必定即是2。
这两个欧拉公式堪称“大道至简、大美天成”的数学公式。

数论中的三个著名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为两个素数之和)、“孪生数猜想”(存在无穷多对素数其差即是2)和“黎曼猜想”(黎曼ζ函数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复平面中实部为1/2的直线上),更是高境界数学的例子,只管它们都还没有得到证明。
又如庞加莱猜想、费尔马大定理、四色定理、伽罗瓦群论、黎曼几何、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伊藤清的随机剖析、喷鼻香农信息论等,这些都是属于“简洁、和谐、对称、文雅”高境界数学的例子。

20世纪50、60年代,格罗滕迪克对代数几何进行了彻底的革命,建立了“概形理论”,堪称一项颠覆性的创新。
他因此于1966年得到菲尔兹奖。
在概形理论根本上,数学家们取得了一系列精彩造诣:1973年,德利涅证明了韦伊猜想(1978年获菲尔兹奖);1983年,法尔廷斯证明了莫德尔猜想(1986年获菲尔兹奖);1995年,怀尔斯证明了费马大定理(1996年获菲尔兹特殊奖)。

关于“交叉、领悟、统一”这一数学境界,我举两个例子。
其一是Atiyah-Singer指标定理:紧流形上的椭圆偏微分算子的解析指标(与解空间的维度干系)即是拓扑指标(决定于流形的拓扑性状)。
其二是朗兰兹纲领,它是将数学中某些表面上绝不相关的领域(数论、代数几何与约化群表示理论)建立一种实质联系的构想。
纲领是由朗兰兹在1967年给韦伊的一封信件中提出的。
法籍越南数学家吴宝珠因证明朗兰兹纲领基本引理得到了2010年菲尔兹奖,朗兰兹本人获2018年度阿贝尔奖(编者注:为纪念挪威数学家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设立的数学奖,每年颁发一次)。

我本人是研究概率论与随机剖析的。
我曾试图用诗歌来解析我的专业内涵,写过一首“悟道诗”:

随机非随意,概率破玄机。

无序隐有序,统计解迷离。

下面是我的另一首有关概率论的科学诗《随机与概率》,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概率论的关注和兴趣。

随机与概率

熙熙人群朋友不期而遇,茫茫宇宙陨星意外撞击。

随机事宜发生并非随意,概率破解个中奥秘玄机。

情境重复催生罕有事宜,历史长河沉淀自然奇迹。

同班同学常有生日相同,彩民两次中奖并不神奇。

抵押贷款房产汽车按揭,风雅设计须要借助概率。

保费打算基于概率模型,期权定价有赖随机剖析。

概率技巧有助破解密码,人工智能需用概率逻辑。

日常生活常遇概率问题,学点概率知识终生受益。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3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