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题李次云窗竹》,便是一首借竹言志、别有情韵的咏竹诗。它出自于唐代著名墨客,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之手。它也是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全诗在奥妙的比拟描写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竹子高洁美好品质的赞誉。并且,这首诗全文无一“竹”字,却句句有竹的神韵在个中。
《题李次云窗竹》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纭雪里看。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它的意思是说,竹不须要被做成用来演奏的笙箫,也不须要被截断做成钓鱼竿。它的言外之意,是说白居易对竹的实用性并不看重。这点从两个强调词语“不用”、“不须”中便可以看出。
而在写法上,白居易的这首诗,前两句很明显平淡无奇。它既没有多么华美的词华,也没有多么深刻的寓意,仅仅是交代了众人皆知的竹子一样平常的用场。但结合诗的后两句来看,我们便明白了白居易为何这么安排。原来前两句只是陪衬,是为了与后两句中,对竹子的高洁品质描写构成比拟。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纭雪里看”,即竹子在千花百草凋零之后,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它能够耸立在雪窖冰天中,使我看到它凌雪傲霜的情调,看到它独立于世俗的高洁实质。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它很明显与前两句诗构成了强烈的比拟。
这正是白居易奥妙的安排,紧张是为了表达他自己对竹子的喜好及对竹子美好品质的赞誉。“留向纷纭雪里看”,看的不是竹子的青翠之姿,更不是竹子能够裁为鸣凤管、截作钓鱼竿的用场,而是竹子高洁孤傲、刚毅不屈的精神。这也是白居易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写照。
竹的成长环境安谧幽雅,阔别了尘世的鼓噪,加上又有着高洁的美好品质。以是对深陷官场的白居易来说,竹无疑是一种最佳的精神寄托,也代表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而这是具有范例性意义的,历代墨客的咏竹诗,所歌咏的正是这种对竹子的喜好及对竹子品质的赞誉。
综不雅观白居易的这首诗,实际上是他对竹的功利实用性与精神品质的比拟。至于这首咏竹诗的精髓,也便是苏轼诗中所说的“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总的来说,白居易的这首咏竹诗,前两句平淡无奇,后两句却妙不可言。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