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皮诗,采纳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在他人名篇根本之上,颠倒、删除、增长或者改动几个字,使原意更加突出或者失落去原意,变成其余一种意义。

「剥皮」一词,源于古代《文子》一书 :「其文好者皮必剥」。
意思是好的文章,必有人效仿。
一起随si妹欣赏一下剥皮诗的七十二变吧~

这首诗把崔护的成名作轻微改动几个字,就褪去忧伤色彩,摇身一变成为一首恶搞诗,字里行间透漏着人们对后任县令的厌恶之情,妙哉~

试想主人公老夫子看到这首诗,估计窘的想找个地洞钻了吧~

看古诗72变切实其实不要太有趣

莫子山将原诗颠倒了一下顺序,立马由原意的春游的闲情雅趣变为了一首讽刺诗,这改编令人拍桌赞叹。

都说女人是善变的,这首诗的变革比女人还快。
前一秒还是温顺贤惠的新娘子后一秒就成为了令民气惊胆战的的慓悍女子,真是妙趣横生。

这个墨客也是厉害,硬生生将一首郊野踏青诗改编成了怕老婆的丈夫的内心独白,令人捧腹。

杜牧:酒家在哪里?

牧童:杏花村落。

绍昌:家乡在哪里?

高升:北京城。

将原诗的几个名词一变,不失落诗韵,浓浓的中秋思归之情油然而生。

本文来源于“中华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