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爱它“此花开尽更无花”,黄巢赞它“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浮生六记》里的芸娘喜它“霜染菊花肥。”
雪里疏梅,霜头寒菊。傲雪临霜,是精神,亦是气节。
又到了秋菊绽放时节,送您三首盛赞寒菊的古诗,和我一起领略古人的高尚情怀。
赏析:东风和煦,阳光明媚,正是百花盛开的好时节,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好不热闹。
但是,在春天热闹的花丛中,却寻觅不到菊花的影子,由于,菊花从不与百花争艳,它更喜好在凌厉的风霜中傲然绽放。
冷寂的清秋时节,百花都已凋零殆尽,唯有那傲霜拒霜的菊花,独立在稀疏的竹篱边边独放光华,令人感到意趣无穷。
花期过了,宁肯在枝头凋落枯萎而去世,也绝不屈从于凛冽的北风,任其随风飘散。
诗的前两句写菊花的桀骜不驯,它高洁,纯粹,不惧孤单寂寞,在寒秋时节傲然绽放。
诗的后两句赞颂菊花的气节,它刚毅不屈,分歧流合污,不屈服北风的淫威,即便是走到生命的闭幕,也要屈服自己的初心。
这首诗是作者为自己的寒菊图创作的,不论是临摹在画中,还是落笔在诗句里,他的寒菊都是那么的孤傲绝俗,令民气生敬仰。
郑思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墨客,当元兵南下的时候,他曾力主抗敌但并未被采取,于是他罢官归隐,南宋灭亡后不再出仕。
寒菊的情怀便是作者的情怀,托物言志,作者借咏寒菊来是抒发自己忠于故国,不屈服于元朝统治者的崇高民族气节。
02诗文赏析:秋日,荷花开尽了,就连遮雨的荷叶也随着枯萎了,但是,菊花开残的时候,它的花枝依旧会昂扬在寒秋中傲霜斗寒。
亲爱的朋友,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便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
寒意泠泠的清秋时节,荷花败,菊花残,看似凋零,但是你看那傲霜特立的寒菊花枝,心中就会升起无限的希望。
还有,此时也正是果实丰收的时令,橙子挂满枝头,橘子泛着青绿,统统都是活气勃勃的景象,怎不令民气生美好呢。
苏轼在杭州任职时,与两浙兵马都监刘景文来往密切,交情很深,这首诗便是彼时苏轼写给刘景文的赠诗。
苏轼的这首诗看似一贯在描写深秋时节的景致,赞颂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但是,细细品味,我们就会看出来,这天下赞颂菊花来赞颂好友刘景文的品质和节操。
同时,也是勉励自己和朋友,虽然人间已秋,时节已晚,但是,这正如人到中年,虽青春不再,却正是壮年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段,莫荒废,来日可期,统统都有可能。
03古诗赏析:已经是霜降节气了,寒意渐浓,夜里开始降霜了,瓦上的新霜在朝阳下闪着寒光。
芭蕉耐不住寒冷,已经折断了,池塘里的枯荷也在寒流的侵蚀下,倾倒在冰冷的池水中。
在这个萧瑟的深秋时节,唯有东篱边的菊花耐得住寒冷,只见它凌寒怒放,金黄的花蕊散着清幽的芬芳,给这个寒意泠泠的清晨增加了无限的活气。
寒秋袭来,芭蕉残破,枯荷倾倒,唯有东篱菊不惧寒冷,残酷绽放在清霜里,艳丽无比,给人以通亮和温暖。
诗言志,词抒怀,同样,白居易亦是借咏菊来抒发自己不惧仕途坎坷困难,永葆初心的精神品质。
要论与菊的深厚渊源,一定是非陶渊明莫属。
由于,他既能清闲地“采菊东篱下”,也能“裛露掇其英。”
但最能表达其心意的,恐怕还是《和郭主簿》一诗里的那句“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由于,那才是菊与人共同的气节所在,刚毅秀美,卓尔不群,孤高傲世,守节自厉。
秋风起,寒菊开,愿以上三首盛赞菊花的古诗能够得到你的喜好,同时,愿你也拥有寒菊的精神和气节……
注:本文为刘玲子candy原创,回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欠妥联系立即删除,感激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