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又叫芙蓉花,是一种着花十分清新俏丽的植物,其花语是纤细之美、贞操、纯洁。咏花的诗词很多,但是咏木芙蓉的却不多,能写得有神韵的,便更加少了。但是晏殊下面这首《少年游》,正是歌咏木芙蓉的佳作。在秋风萧瑟、落叶纷纭的时节,芙蓉花却开放得格外刺目耀眼和鲜艳,这种不畏寒霜的木芙蓉形象,用来象征着刚毅、高洁的爱情便十分生动,以是词人要特意将其留赠给自己的那个心上人。
少年游
晏殊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纭。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妖冶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开头三句是写景之语,写重阳过后景致发生的变革,西风起、庭叶落,渲染了一种秋季萧索的悲惨气氛。接着笔锋一转,在这凄清的景致之下,秋日清晨时节,芙蓉花开放的格外俏丽,黄色、白色、淡赤色,簇拥在一起,淡雅通亮,令民气旷神怡。上片实在整体采取了一个比拟和反衬的手腕,更加显得木芙蓉在清秋时节不畏霜寒的名贵之处。
下片前三句写木芙蓉的成长环境,是“霜前月下”,没有像其他花儿那么舒适,在清霜明月之下,那赤色的花朵、黄色的花蕊,如此的鲜艳明丽,仿佛让人感到春天都要回转了。“妖冶欲回春”,是看到芙蓉盛开后作者的感叹之词,花的美好,彷佛能够将萧索的秋日变为温暖的春天了。结尾两句,承接全词:不要将这俏丽如玉般高洁的花儿随随便便就摘下来了,还要把它留着赠予给自己的意中人呢!
词到此处,因花及人,以人惜花,让人分不清是惜花还是惜人,实为全词的点睛之笔。
这首咏物词的佳作,在咏叹木芙蓉花的同时,也注入了词人自己独特的感情。词人要把这凌霜耐冷的花儿赠给意中人,实际上是作者对付高洁风致的讴歌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