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其人诗词、书法、音乐等无一不精,曾有人这样赞誉他,说他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奇才。

可是,便是这样一位有着极深艺术成绩的全才,其仕途之路却是极其坎坷,十年间四次落第,45岁那年好不容易得到破格考试的机会,却仍旧因此落选作结。

家道中落,仕途不顺,布衣终生,四处流寓的姜夔,其才华深得杨万里、范成大等诗坛大佬赏识,从而使得其声名远播,就连朱熹都对他青眼有加。

洒脱不羁的姜夔生平清贫,羁旅流落,虽然有惜才爱才之士的大力合作,可终归是仰人鼻息,这于耿介清高的他来讲,实在是不堪之事。

白石道人一首婉拒石友相邀的七律初读静好再读意难平

出生飘零,境遇堪悲,所有这些,表示在他的诗词中,就尤其令人动容,就如下面这首婉拒好友约请的七言绝句《平甫见招不欲往 其一》,初读静好,再读意难平。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清闲眠。
——宋 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 其一》

简译:

人老了,就逐渐地不喜好热闹了,那些急管繁弦已经没有心情去欣赏了;何况又是疾病缠身,更不适宜饮酒欢宴。

人生涯着,难得碰到这秋前消暑的好雨,清凉舒爽,恰好可以让我在家里一枕酣甜,清闲地睡个好觉。

赏析:

这是一首推却朋侪约请的七言绝句,说话委婉,谢绝得体,语出不俗,给人以恬淡自适之感,令人见之忘俗。

首句直抒胸臆,“老去无心听管弦”,墨客说自己老了,心境苍凉,对世间的事已经逐渐地变得淡漠了,没有心情应酬,也没熟年轻人那样热衷歌舞弦乐的心境了。

“病来杯酒不相便”,次句进一步阐明不能赴宴的缘故原由,有病在身,不能饮酒,这样的自己去参加宴会就更加的不得当了。

首句和次句都是婉拒好友的盛情相邀,年迈体衰,病体缠绵,十分的不堪,只怕自己这样的状态,会使全体宴会中的客人都不清闲,“一人向隅,满堂不欢。
”,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的好。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清闲眠。
”,诗的后两句做豁达语,既是安慰好友,也是开解自己,他见告好友不要由于自己不能参加宴会而介怀,并不是你冷落了我,而是我乐意留在家中享受这一刻。

暑热难捱,好不容易入秋了,刚刚还下了一场风凉怡人的秋雨,实在难得,这么好的景象,就请您许可我留在虚堂,舒畅地睡上一觉,或者,还能做个一个喷鼻香甜的好梦呢。

前两句是客不雅观缘故原由,后两句是主不雅观缘故原由,说话朴拙,通情达理,相信张鉴收到这样的答诗,也会心领神会,心生释然。

一个人的清欢,一个人的安谧,一个人的从容,如果单从字面上看,此首诗给人的觉得便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可是,我们如果从墨客的出生,和其作此诗的背景来看,这首诗又是令人感到那么的压抑,实在,墨客不去参加聚会,并不是年迈和生病,而是其郁郁不得志的落寞之情使然。

姜夔生平困顿失落意,为生存所迫,羁旅天涯,靠朋友们的帮助度日,绍兴十年(1193年),39岁的姜夔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

张鉴是南宋著名将领张俊的孙子,字平甫,其家境年夜富,极其仰慕姜夔才学,曾一度想要为屡试不第的姜夔买官。

此后,二人结为石友,来往密切,张鉴也是尽其所能给姜夔以帮助,庆元二年(1196年),姜夔干脆移家杭州,寄托于张鉴和其同父异母的哥哥张鎡。

“旧所依倚,唯有张兄平甫,其人甚贤。
十年相处,情胜骨肉。
”,张鉴逝去后,姜夔悲痛非常,他这样形容自己和张鉴的情意,其情可见至深。

姜夔虽然满腹才华,可是究竟是一布衣之身,没有功名,没有安身立命的成本,事事都要依赖别人的帮助,在别人的屋檐下讨生活,对付清高如许的他,又情何以堪呢。

“零落江南不自由,雨稠繆,料得吟鸾夜夜愁。
”,这是其在《忆王孙》一词中的自述,也是彼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彷徨无措,零落寂寥。

此诗便是写于他杭州寄托张鉴的十年之中,一个夏末秋初的日子,张鉴邀姜夔赴宴,墨客心绪不佳,不欲前往,便写下两首诗作酬答,这是个中的一首。

写在后面:

杨万里赞其“为文无所不工”,范成大称他的高雅脱俗酷如魏晋人物,辛弃疾对他深为叹服,和其填词酬唱,一韶光,结交姜夔的名流大夫数不胜数。

这个中对姜夔帮助最大的,要数其晚年的心腹张鉴,由于有了张鉴的帮助,姜夔在杭州度过了近十年的安稳生活,张鉴离世后,姜夔的生活又陷入了困顿,投靠无着,难以为继。

但是,纵使人生如此困难困苦,姜夔还是在诗词、书法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造诣,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著作传世。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清闲眠。
”,文如其人,读姜夔的诗词,能让人感想熏染到他的超凡脱俗和卓然不群,纵使豁达背后,是其堪悲的失落意人生……

想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刘玲子candy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回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欠妥联系立即删除,感激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