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听说古代的扁鹊在医治病人的时候,用刀刺病人的骨头;圣贤之士挽救处于危难的国家,会向国君进谏刺耳的忠言
以刀砭骨,虽然有小的疼痛但是身体会有长久的好处;忠言逆耳,虽然有小的不顺心,但是国家会有长久的利益。
因此病得很严重的人想要病愈就要忍住疼痛,勇猛刚毅的君主想要国家得到福泽就要听取刺耳忠言。
忍住疼痛,扁鹊才能竭尽医术;听取刺耳忠言,伍子胥才不会离开:这是长久安定的方法啊。
生病但是不能忍受疼痛,扁鹊就不能竭尽医术;国家危险但是不听取刺耳忠言,圣贤之士也无法挽救。
这样的话,长远的利益就不能流传后世,功业和名声也不能长久树立。

【品读】

清风典历扁鹊治病

“小痛”与“长利”

扁鹊是技艺高超的神医,曾以望诊诊断蔡桓公。
可惜蔡桓公很不以为然,乃至“讳疾忌医”,错过了治疗韶光,终极开挂。
这个故事在《韩非子•喻老》中记载得很生动。
韩非多次讲到扁鹊,不仅仅是由于扁鹊医术的高超,还在于他所寄托的“上医医国”的政治情怀。
古代的读书人,“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其空想也是有传统的。

这里,韩非又一次用扁鹊来讲道理:即便像扁鹊这样的神医,他治病也是要穿肉砭骨的,由于不这样,疾病就无法治愈,砭骨是短痛,而病愈是长利。
同样,“贤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贤人要拯救危亡之国,更是要忠言以告、拂耳进谏的,拂耳是小逆,国治是久福。
“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
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落。
”这里的“子胥不失落”是说伍子胥的故事。
楚平王由于听信少师费无忌的谗言,残害忠良,伍子胥被迫出逃,后助吴王阖闾大举伐楚,盘踞了楚国的都城。
因此韩非说:“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甚至功也。
”想要得到长久的利益,就要忍得了疼痛,听得了刺耳忠言,如此才是“寿安之术”。

君主治国,若不能做到察纳忠言、从谏如流,则极可能便是朝纲混暗、政治败乱、乃至身死国灭。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荒淫无度,微子数谏不听,于是和大师、少师切磋出走避难。
王子比干说:“为人臣者,不得不以去世争。
”遂进行强谏。
纣非但不听,反而将其剖心。
他的暴虐之举终极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也有一些能主动纳谏、奋发有为的,譬如齐威王。
《战国策》中记载: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谏齐威王,认为君主处于高位,臣子会为了私利而蒙蔽君主,因此感慨:“王之蔽甚矣”。
齐威王对邹忌的进言客气接管,发布政令、悬赏纳谏、广开言路。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而齐国也因此政治清明,国力壮大,“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是日然是空想的。

“病而不忍痛,则失落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落贤人之意。
” 在韩非看来,无论是治疗身体的疾病,还是管理国家的大事,也无论是甚病之人,还是勇毅之君,都要能忍痛、拂耳。
只有如此,疾病才能病愈,君主才能功成。
“夫药酒忠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
”若不能忍小痛、听小逆,那就无从谈治病、治国,更不用说“长利远垂,功名久立”了。
(阿阳)

菟丝子

菟丝子:菟丝子种子类圆形,腹棱线明显,两侧常凹陷,长径1.4~1.6mm,短径0.9~1.1mm,气微,味微苦、涩。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
主产江苏、河北、吉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