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民革成员。1994年1月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清华民族画院副院长、北京卿云诗字画社副秘书长、朝阳区政协字画社名誉社长及中国国际艺术家研究院艺术顾问。幼承家学,攻读经史、研习书艺。善于行楷、尤善榜书。所题匾额遍布于北京、烟台、威海、霸川及桂林、岳阳等地。作品辑入《北京名匾荟萃》。1957年在北京参赛获奖后被接管为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书法作品除在海内和澳、港、台展览外,还多次到日本、朝鲜美国展出。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被澳门贾梅士博物馆、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江苏米芾字画院、广西平乐孙中山纪念馆及厦门大学等单位收藏。并被“关东碑林”、“圣泉碑林”、“文峰山碑林”和烟台山公园刻碑。揭橥于《中国书法》、《中华儿女》杂志、《经济日报》、《中国州里企业报》、《中国广播报》、《羲之字画报》、《烟台日报》《菏泽市报》、《威海日报》、《潍坊日报》等。作品和辞条辑入《中国当代字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书法今鉴》、《中国当代字画名家名作》、《中国当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当代美术通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祖父曾在北京开设“老米碓坊”,结交了许多旗籍贵族和达官显宦。父亲中过晚清登州府秀才,科举废除,由于祖父关系进入京师高档审判厅做小京官。民国期间,历任海关关长、县长、货色税局局长,国民革命军参议,芦沟桥事变前任山东省政府秘书。沦陷期间,不仕伪职,避居京都。
李大鹏是父亲五十岁时生的独子,八岁以前随母亲在烟台生活。1940年秋,父亲令仆人将李大鹏送到北京,由他亲自教授经史和书艺词章。三年中先后读过《四书》、《左传》、《礼记》、《东莱博议》和许多古文、诗词。书法则临写过欧、苏、王、赵和《灵飞经》。1943年暑假后考入北京育英中学初中。
1945年,日寇屈膝降服佩服。父亲原定“复员”回济南省政府,随后时局变革无法成行,故乡烟台又已解放,交通断绝,遂于寒假后带李大鹏去了天津。天津大中光铁工厂有父亲的股份,经理是李大鹏族兄,住有许多客户,整日寒暄频繁,李大鹏也没再上学。
1947年2月,父亲在天津逝世,当时李大鹏还不到十五岁,但从此要独立生活并包袱家庭生活的重任。当年秋日,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盘踞了烟台,规复了与天津的海上交通,李大鹏回到了阔别七载的故里,重与母亲团圆。
入侵烟台的国民党军队是第八军李弥所部,李大鹏家客厅住着42师第三团团长田仲达(后升副军长,率部于云南叛逆)。通过朝夕打仗他对李大鹏的国学根本、见闻知识、谈吐应对以及文字书写都大加讴歌,常常请李大鹏到团部共餐,还多次表示要延揽到他身边做副官、司书之类的少尉军官,都被李大鹏婉言回绝。恰值此时,李弥在烟台成立“自卫团”,名义是“保卫乡土”,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李大鹏家在当地是名门王谢,保公所要李大鹏出一大笔“壮丁费”,否则就要自己出人。“自卫团”成立三个营,军官由第八军的三个师分别配备,田仲达团的副团长彭剑明就要到第三营当营长。彭和李大鹏也很熟,就要李大鹏到保公所报名受训,实际到了“自卫团”,却任命李大鹏为第三营第十四连的准尉“特务长”。
特务长紧张是掌管全连经济,卖力建立职员、枪械、被服、装具、粮秣、饷项等账目以及管理全连炊事,领导文书、军需传令兵等连部直属班和伙夫班。李大鹏从不尅扣粮米,连长知道李大鹏是田团长、彭营长的忘年交,直接“通天”,也不敢随意卖米,以是李大鹏连战士比其他连都吃得饱。
1948年春天,解放战役场合排场逐渐明朗,国民党军队捉襟见肘,“自卫团”正式成为“炮灰”,编成第八军新3师9团,分散驻防。田仲达升任少将副师长,彭剑明升上校团长回原单位。李大鹏面临命运的选择,既不能留在“自卫团”,又不愿随田、彭去捐躯疆场,还不敢脱军装,军队调动频繁,随时有被“抓兵”的危险。通过好友帮助到307团修械所当了副所长。10月份烟台二次解放,李大鹏奉母离烟,乘船到青岛,换上便装,分开了国民党军队。
1949年6月青岛解放,秋日和母亲返烟,春节后动身赴津钻营事情,仍住大中光工厂。
1950年4月,东北公民政府到北京、天津招考干部,李大鹏被录取并分配到哈尔滨公安局干部学校学习。课程内容繁重紧张,设有哲学理论、中国革命问题、政策法令、思想教化等。10月份卒业时,志愿军正过鸭绿江,为了加强军工部门,公安干校的学生大都分配到东北军工部所属的单位,李大鹏被分配到松江省密山县全国最大的炸药厂——二四工厂任文书,不久提升为文印组长。
正当犹豫满志为革命贡献青春之际,祸从天降,从此改变了李大鹏的人生方向。1951年4月22日密山县公安局溘然将李大鹏密捕,罪名是:遮盖历史伪装进步,潜入李大鹏症结部门。当时全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弹压反革命运动”,密山县公安局将李大鹏列为第一大案,局长连夜提审。
关于李大鹏的历史问题,在公安干校时早已向组织做过详细交待,认为不是什么大事没做结论。现在问题严重化了,首先是年事不对,被捕当时李大鹏不可能还不满十九岁,解放战役就打了三年,国民党不可能让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去当“军统特务长”。局长拿出许多揭破检举材料,个中有李大鹏草拟的文稿,抄录的布告,李大鹏写的感旧诗词和平常在宿舍谈天时所讲的历史掌故的笔录……局长拍打着这些材料有把握的说:这些是十八、九岁能会的吗?何况你能讲山东话、北京话、天津话、东北话、四川话,不是演习有素的特务,你怎么去过这些地方,都在那里干过什么?
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国民党军队从未到过松花江北,这位局长又是“土改”干部提起来的,不知道“特务长”和“军统特务”不沾边,始终认为李大鹏“执拗抗拒”,连砸两付重镣将李大鹏收监关押。
好在当时全首都已解放,年代又相隔不远,“自卫团”的兵在淮海域场被俘后当理解放军的大有人在,经由一番艰巨的“外调”取证,他们逐渐改变了态度。两个多月后取下脚镣,四个月后终于弄清李大鹏的身份,年事小,韶光短,职务低,做为一样平常历史问题,规复公职。密山县长挽留李大鹏在当地做小学西席。
密山地处中苏国界的兴凯湖畔,大漠边陲,感念出生飘零、触景伤情,况有寡母倚闾,于1953年退职回了故里。结婚往后,又在威海代课一年,1954年底,旧地重游再次来京。
1955年考入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深造,1957年“整风运动”中又因“缺点辞吐”被错划为“右派”学生,1958年毕业时不予分配事情,要随市教诲局下放到昌平、大兴去“劳动补课”。1959年暑假分配到大兴采育农业中学教语文。“三年磨难”期间,又因“毒辣攻击三面红旗”遭受批驳,限令转业农场,进行“洗手不干”的改造。
1962年春,李大鹏成了长阳农场二大队的农工。当时正在“大办农业”,农场大兴土木,李大鹏在基建队做“见习”瓦工,虽然“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但“增益其所不能”地解除了后顾之忧。几年中李大鹏已将百口的户口都迁到北京,妻子也有空想的事情,劳作之余,正可用以“梳理”旧业。晨昏临池,书写《兰亭》、《圣教》、阅读《古文辞类纂》等古籍,虽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也做到“穷则独善其身”。韶光长了,对周围的人也产生影响,“德不孤,必有邻”,一些因家庭出身、父母历史问题不能考入大学的知识青年请李大鹏开设了个“古典文学班”。
不久,党中心发出“千万不要忘却阶级斗争”的号召,而且还要“年年讲、月月讲、每天讲”。农场领导在结合当前形势的学习谈论中,有人反响李大鹏用“封、资、修”意识形态,借古讽今、堕落青年,可算是“阶级斗争新动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李大鹏已是背过“历史反革命”和“右派”两项大罪的过来人,一有风吹草动,定然用以“祭旗”。山雨欲来风满楼,即将开展的政治运动一定较以前的更加广泛、残酷,等待李大鹏的将是家破人亡。茫茫四顾,安得桃源能避秦。
夜不成寐,辗转反侧,李大鹏不明白何以如此“罪孽深重”!李大鹏不过是一个没落仕宦门第的世家子弟,环境分外,幼年多读了些经史词章,过早地打仗了些高官雅士,多享用了些丰宴盛馔;多聆听些戏班名伶……时期交替之际做了几天“兵头将尾”,但李大鹏衷心推戴共产党、热爱新社会,现在都到了社会底层,难道还不被放过?殚精竭虑的结果,是从农场“退职”回到街道做一无固定单位,无人查看档案的“临时工”。
一年多后,“亘古未有”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农场打去世许多人,连党委布告都未能幸免,李大鹏逃脱了这场“年夜难”。做了“瓦工”领班,李大鹏为北京二中、东城药材公司、七机部、文保所等单位建造了数百上千间房,许多单位要留李大鹏“转正”,李大鹏都以习气了“自得其乐”作推辞。直到1980年市委文教部为李大鹏全面落实政策,规复国家干部,随后安排到东城区政协文史事情岗位上,李大鹏已是“知命”之年了。
在征集整理文史资料的同时,李大鹏也为《纵横》、《联络报》、《北京政协》、《北京文史》、《学习与研究》等报刊撰写了几十篇文史性的文章。
早于1957年北京市书法比赛时,李大鹏曾获奖并被接管为“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落实政策后,重步书坛,先后在东城工人俱乐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业余学校、市委党校、春明字画学校等处讲授书法,对外经贸大学还聘为特约书法教授,先后参加北京市和全国书法协会。书法作品除在海内各地和澳、港、台展览外,还多次到日本、朝鲜展出。有关部门曾作为礼品赠予洛克菲勒、基辛格、包玉刚等二十几位国际有名人士。收藏作品的有都城博物馆、天安门、中南海、承德博物馆、莱州博物馆、刘公岛、蓬莱阁、厦门大学等数十处。在烟台山公园、北京十三陵、北京百鸟园还被摩崖刻石。
题写的匾额分布于北京、西安、海口、霸州、菏泽、烟台、威海等地数以百计,曾载入《北京名匾荟萃》。作品登载在《中国书法》、《书法报》、《琅玡字画报》等全国性专业报刊上。
中心与地方的许多报纸和刊物登载过对李大鹏的专访和艺术评价,先后有《经济日报》、《中华儿女》、《州里企业报》、《公民日报·外洋版》、《新华社·逐日电讯》、《威海日报》、《威海广播电视报》、《菏泽书报》、《烟台广播电视报》、《潍坊日报》、《海南日报》和《曹州》等。
作品和业绩收入《中国当代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大成》、《中国书法今鉴》和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出版的《书法篆刻选集》等多种书本。
李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