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波折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净水波。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穷年累月8篇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作者

骆宾王(626年?—687年?),字不雅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唐朝大臣、墨客,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
永徽年间,任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678年),任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
调露二年(680年),出任临海县丞,坐事免官。
光宅元年(684年),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
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结局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骆宾王诗歌辞采华赡,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短篇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凄凉年夜方,余情不绝。
有《骆宾王文集》传世。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儿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儿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儿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儿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注释

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不雅观风察俗,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恰好”的意思。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注释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一个俚语,意思是一天最宝贵的韶光是清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一句俚语,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
比喻韶光十分宝贵。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通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致之意。
惊:吃惊,害怕。

悯农 (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译文

盛夏的中午,烈日炎炎,农人还在劳作,汗水点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人辛劳劳动得来的呀?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餐:一作“飨”。
熟食的通称。

古朗月行(节选)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玉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疑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疑惑。
瑶(yáo)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去世,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均匀,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墨客,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为人豁达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当翰林学士,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
唐肃宗登基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传达到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所作词赋,就其首创意义及艺术造诣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古人栽树,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注释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汉语针言,意思是种什么,收什么。
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
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古人栽树,后人乘凉是一个汉语针言,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汉语针言,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一个汉语针言,佛家语,比喻道行、成绩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田地,但不能知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唐] 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仲春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日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俏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玄月。
能:能够。
仲春:农历仲春,指春季。
过:经由。
斜:xié,倾斜。

作者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
唐朝期间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
从前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
武周期间,寄托张易之兄弟。
中宗年间,寄托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
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迈致仕。
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
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领悟称“文章四友”,晚年景为“文章宿老”。
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想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贤知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