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必称盛唐,而有唐一代,墨客能称“大”的,仅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已,世称唐代三大墨客。
江州,本日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就在江州城东三十余里的地方。大林花径便是庐山著名的花径风景区。
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见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诋毁: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违背了封建礼教的人伦道德。于是朝廷以此为情由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这些都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托词,真正的缘故原由是白居易直谏不讳,搪突了权贵,以是才有人排挤他,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这位“青衫湿”的江州司马,在被贬的第二年所做《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沉沦腐化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陪伴了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的始终,也自然地融入了被贬第三年,也便是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7年,白居易写的一首小诗——《大林寺桃花》,这种沧桑的感慨使这首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觉得。
在大地春回芳菲尽落的人间四月,已经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邀一众好友来到庐山登喷鼻香炉峰宿大林寺。这大林寺因山高路远而人迹罕到。正因山高地深,与世隔绝才使这里的孟夏四月还有微微的春寒之意。山地景象便是这样,气温和景象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发生不断的变革。便是由于如此,才使得大林寺景象如早春的二三月。桃花初露芬芳,美艳可人。这不禁使白居易发出感慨,这是人间还是瑶池?
白居易由惊异而欣喜,由欣喜而心花怒放,从而放飞了思绪,原来“我”因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无情,是错怪了春天。她只是从人间转身悄悄躲进这庐山第一胜境的大林寺了。这人间胜境,既能容得下这调皮可爱的春天,自然也是我白乐天感悟逆旅沧桑后的绝佳归隐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