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东风百花艳,一程山水人间暖。
春的气息才刚刚萌动,一夜暖风便染绿了柳梢头。
本日要讲的这首诗是李白的《早春寄王汉阳》,是他晚年为约请好友王汉阳饮酒赏春所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李白性情豪迈,生平结交了许多朋友,有些是我们熟习的大墨客,例如杜甫、孟浩然、王昌龄。
有些人原来籍籍无名,却被他的诗歌捧红,例如汪伦,本是泾县县令,若非他的一首《赠汪伦》,恐怕后世根本不会把稳到汪伦这个小人物。
还有一些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正如这首诗中的王汉阳,“汉阳”并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的任职地,古人常常以此指代人名,像谢宣城、韦苏州、柳柳州等等。
而除了这首诗,李白还写过《醉题王汉阳厅》、《寄王汉阳》、《赠王汉阳》、《望汉阳柳色寄王宰》等等。
虽然不知王汉阳到底是何许人也,但从这些诗中不丢脸出,两人交情匪浅。
这首《早春寄王汉阳》写于公元760年,此前李白因加入李璘幕府开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收到赦免的,当即乘舟顺流而下,先是到了江陵,又应好友之邀在江夏逗留了一段韶光。
当时正值早春,惠风和畅,草长莺飞,再加上墨客刚刚摆脱了一场灾害,心情自是愉悦,以是整首诗也显得很活泼生动。
诗歌首联便点明了节令——早春。
墨客这里利用了拟人的手腕,以“闻”、“走”、“访”这些动词,将迎春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自然,墨客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由此可见。
颔联两句,是对“春归”的详细描写。
昨夜里,一阵东风吹过,清晨起来,路边的杨柳梢头便冒出了一片金黄的新苗。
前一句的“昨夜东风”,不仅符合时令变换的特点,还营造出了一种很神秘的气氛,突出了墨客见到“陌头杨柳黄金色”的惊喜感。
而这里最为后人所称道确当属“黄金色”,有人迷惑,杨柳不应该是绿色的吗?
实在,早春的时候,细嫩的柳尖刚刚萌发,是一种很嫩的鸭黄色,沐浴在春光下,远了望去,仿佛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金色。
墨客不是用“碧绿”、“嫩绿”这些颜色来描写早春的杨柳,可以看出他是个长于体察之人,如此方能感想熏染到那奇妙的变革。
再来看颈联,墨客开始转入第二层描写,即约请朋侪醉饮赏春。
前一句“碧水浩浩云茫茫”,利用了比兴的手腕,不着痕迹地从写景过渡到叙事抒怀,可见墨客之高明。
后一句“美人不来空断肠”,这里墨客称友人为“美人”,又以“断肠”来抒发他的思念之情,很戏谑又很夸年夜的语气,既突出于了墨客思念之深,也可见两人关系之亲密。
末了的尾联“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是墨客预想中的场景,他将拂拭青山上的一片石,只等朋侪来一起赏春畅饮。
墨客不直接说“约请”,而是通过想象,以青山为背景,勾勒了一幅很浪漫的“醉壶觞”画面,婉转中见真情,忍不住想起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同样因此景作结,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以“春还”为线索,从“闻”、“走”、“访”,一步步引领读者领略早春的气息。
无论是的写景还是叙事抒怀都十分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看似平平淡淡的措辞,却足以荡民气魄,不愧是诗仙。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