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笔法,可以由28字口诀概括:(1)弯钩腾踔、(2)波磔多变、(3)横锋出奇、(4)妙点相应、(5)斜撇宁静、(6)竖笔沉稳、(7)连笔翻转。

章草笔法的经典表达出自于《急就章》。
但是,本日我们所看到的《急就章》拓本,其笔法经由如此多的翻刻,已经神韵暗淡,虽字字规范,但缺少变革。
如果墨守此家而不转涉多家,势必呆板而且单调。
以是研习章草还必须结合《出师颂》、《月仪帖》、《草诀歌》等经典拓本墨迹来反复体会,还要参考赵雪松、邓文原、宋克、俞和以及近代章草书家的墨迹,才有可能提炼和概括出章草笔法的实质特色,品味出章草笔法的丰富精彩。

“弯钩腾踔”是章草的基本笔法之一,用笔如“乙”字笔画,右旋而向上迅疾出锋收笔。
章草中的弯钩,运用范围十分多,至少有二十七个部首利用它。

在二十七个部首中,有十七个部首的“弯钩腾踔”的写法延传至今,广泛地利用在行书和今草之中。

章草笔法28字口诀及理解笔法弯钩腾踔的3个要点

比如“儿”部、“尢”部、“龟”部、“色”部、“龙”部、“鬼”部、“旡”部、“匕”部、“毛”部、“几”部、“乙”部、“瓦”部、“非”部、“风”部、“邑”部“飞”部、“己”部等等。
举三个例子如下:

“儿”部,”兄”字

“尢”部 “就”字

“色”部 “色”字

另有十个部首的“弯钩腾踔”的笔法紧张在章草中存在,在今草和行书中已经很少利用了。
正是这部分分外的写法构成了章草最为显著的笔法特色。

比如“辵”部、“足”部、“廾”部、“走”部、“欠”部、“页”部、“皿”部、“廴”部、“矢”部、“匚”部等。
举三例如下:

“辵”部 ”还”字

“足”部 ”距”字

“欠部” ”歌”字

我们再来看 “弯钩腾踔”中某些部首的变革,比如“辵”部 “辶”的写法,这是章草中最有代表性的笔法,变革也最多。

章草 毛泽东诗词 二首 作品

比如,这张作品中的诗词中,就“辵”部而言,有“远”、“逶”、“迤”、“过”、“道”、“遍”、“边”、“连”等,共计八个。
下面我们把这些字截取出来:

章草 \"大众远\公众字

章草 “逶”字

章草 “迤”字

章草 “过”字

章草 “道”字

章草 “遍”字

章草 “边”字

章草 “连”字

倘若我们只有一种写法,那便是呆板单调。
这张作品里的八个“辵”旁有八种写法,这便是章草笔法的妙处。
实在,“辵”旁在章草中至少有三十至四十种写法,这里所表现的仅仅是一小部分而已。

要节制这些精彩的变革,就须要下功夫到历代章草名家的长河中去采集。
呆板与生动,单调与丰富,平庸与精彩,这里有高低之分,深浅之分,文野之分。
我们要追求章草笔法的生动、丰富、精彩,每每须要战胜自己的思维定势,不能知足几个所熟习的弯钩,须要去向历史上这么多名家请教,去理解和节制他们不同的写法,逐一网络起来,逐步从几个写法扩充到十几个,乃至几十个。
这须要故意识地去采集,须要日积月累,须要下功夫。
一张作品,如果有几个或者十几个“辵”的不同写法,那就要比只懂得一、两种写法的人高明。

“弯钩腾踔”的笔法在章草中的运用,还有一个值得把稳的方面,即有的字从属于某个部首,就这个部首而论,大部分字不用“弯钩腾踔”的笔法,但是一旦写到某个字,就会“弯钩腾踔”。
比如,一旦写到“乍”字,一定会利用“弯钩腾踔”的笔法(见图“乍”字);再如, “是”字,一定会利用“弯钩腾踔”的笔法(见图“是”字)等等。

章草“乍”字

章草 “是”字

还有一点须要解释,章草总是要讲究变革的,有的字在收笔的时候,可以用捺,可以用点,可以连写,也可以利用“弯钩腾踔”的笔法。
比如“失落”字,其字的末了一笔,每每是捺,或者是点,也会有“弯钩腾踔”之笔(见下图举例)。
这时的“弯钩腾踔”是历史上不少书家随意的变革,重复多了,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写法,因而扩大和丰富了“弯钩腾踔”笔法的运用范围。

章草“失落”字 ,以捺扫尾

章草“失落”字 ,以长点扫尾

章草“失落”字 ,以腾踔扫尾

以上概述了章草“弯钩腾踔”笔法的内容。
“弯钩腾踔”是章草中最为主要的用笔,没有它就构不成为章草;“弯钩腾踔”笔法在章草中利用面是最为广泛的,二十七个部首的字书写时都会用到它;“弯钩腾踔”笔法在章草中的变革是最为丰富的,“辶”的四十种写法便是范例;“弯钩腾踔”笔法在章草中与其他笔法的交融最为繁芜,构成了章草中最有代表性的笔法。

作者:许思豪| 上海人、著名书法家。
自1965年拜著名书法家李天马为师,于198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1994年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
现为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 、上海书法家协会篆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上兰亭书法院副院长、上海海派字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笔墨博物馆馆长、中国纸墨笔砚协会名誉副会长。
曾主编出版《李天马书法集》,出版专著《金文拾贝》、《草书纵横》、《章草传薪》、《章草概论》。
作品被公民画报字画院、中国大风堂艺术研究院收藏。
曾担当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总经理、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党委布告、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创会会长、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

文章来源:水石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