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曾远征河州,遭遇了明军的围追堵截,由于叛逆师不熟习当地地形,到达康乐县景古城时,又遭到洪承畴部下军队的拦截。
李自成率众奋勇抗击,乘大雾弥漫,渡过洮河。
李自成冲出包围后,仅剩上百骑。
在这次河州之战中,李自成的叛逆师受到重创。
近日,笔者查阅干系史料,对李自成兵败河州和在山西大同见识河州人朱家仕刚烈和不屈,从而产生英雄相惜的故事进行了整理。

历史小说中的河州突围

姚雪垠所著的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讲述了李自成率叛逆师转战各地,多次粉碎官军围剿,推翻大明王朝,后终极失落败的故事。
作品细腻地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张献忠、崇祯天子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该书第一卷所写的故事发生在崇祯十一年冬天到次年夏天。
当时农人战役处于低潮,李自成在潼关附近陷于明军包围,经由大胆战斗,全军覆没,妻女俱失落,突围出来时只剩下18人。
但他急速在商洛山中积极经营,战胜各类困难,终于重整旗鼓,与突围到豫西的高夫人胜利会师,并推动张献忠重新叛逆,将农人革命战役推向新的高潮。

由于小说中故事发生韶光为李自成从河州突围后,对这一历史事宜着笔很少,只在书中第75页和第124页有这样的描述:

人文临夏闯王李自成河州突围记

“今年(1638年,笔者注)正月,李自成为着避免被洪承畴所督率的上风官军包围,退出川北到陇东南,又向北挺进到洮州。
洪承畴一方面派曹变蛟和贺人龙等去世追不放,一方面调动了许多部队堵截。
几个月中,李自成为着冲破官军的包围,率领着农人军从甘肃进入西番地,在羌族游牧人的地区转来转去。
农人军缺少粮食,又不得安歇,在西番地捐躯很大,仍旧摆不脱官军的追赶。
李自成不得已从嘉峪关的东边北出长城,到了塞外,又溘然从兰州附近折转回来,猛不防打破洮州一带的官军堵击,回到东南的山区中化整为零,休整部队。
就在西番地最艰巨的环境下,这个破落地主出身的周山对出息失落去信心,勾引一起人屈膝降服佩服了曹变蛟。
从这往后,他就去世心塌地为虎作伥。
由于他是从农人军中混出来的,对农人军的统统底细、作战方法,都极清楚,这就使曹变蛟为虎傅翼,给农人军的麻烦更大。
过去农人军对官军作战常用的许多老办法,有的根本不能再用,有的用起来效果也比较小了。

在第124页中是这样阐述的:“再说,曹变蛟也不是个粗心大意的家伙。
他作战同他的叔父曹文诏一样勇猛,可是比曹文诏乖以为多。
纵然曹变蛟会轻忽大意,周山也会提醒他。
闯王在洮州、在阶州、在城固附近,几次想设下埋伏消灭追兵,不是曹变蛟自个儿有戒备,便是给周山看破了。
但主见来个回马枪的人们坚持自己的情由,认为与其嫡前有孙传庭以逸待劳,后有追兵,腹背同时作战,不如先下手,能占一点便宜总有好处。

这短短500多字的阐述,写出了李自成面临的重重困难以及周山叛变对叛逆师带来的危害。

临夏现存史估中的阐述

清·康熙四十六年版《河州志》 点校本所绘的《河州山川图》

对付这段历史,临夏现存的史估中有所记载,马志勇点校的清康熙四十六年版《河州志·夷情》中这样记载的:

“崇祯十六年,总制洪承畴遣总兵曹应蛟(应为:曹变蛟),大破闯王李自成于河州(李自成从洮岷经雪山入河州,总制洪承畴遣总兵曹应蛟[应为:曹变蛟]尾之。
李自成从老鸦关突出,总制大兵晨到,李自成夕至,战于西川,大捷,夺获东西无算。
追至景古城,李自成以十七骑,遇黑雾而逃,首领侯将官莫皮虎、三陀磔于市)。

1995年出版的《康乐县志·军事》中也有“李自成迂回景古”的记载:“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部突入陇南阶州地,休整后,昼夜兼程直取岷州,经洮州入甘南,民众相应。
明军曹变蛟部,穷追不舍。
自成率妇孺翻越大雪山,经老鸦关入河州西川。
明将洪承畴先一日到达,以逸待劳,自成部陷入重围。
突围后,出羊沙关,经景古乘雾抢渡洮河东去。

另据张国光、李悔吾著《李自成出洮州塞,过雪山,远征河州考》记载:洪承畴于明崇祯十一年四月尾所上的一个长达6000字的奏折,对这一事宜有详细记载:据洪承畴奏折:“洪承畴追李自成的主力军因此左光先和曹变蛟为首的两翼‘冲锋惯战’的官兵各三千五百人。
而李自成率以出塞的人马,只占由蜀返秦的义军的五分之一,最多不过几千人,个中又有不少妇女和少年儿童,自然抵挡不了官军的追剿。
因此只好且战且走,以走摆脱仇敌,以走拖垮仇敌。
”据洪承畴奏折开端的话:“照得闯将等贼屡剿溃败,已经节次具疏报闻。
”可知李自成不止打了一次败仗。
奏折内称“臣计各官兵自三月十九、二十连捷之后,又自四月初四日羊撒追贼,即由景古城、临洮、巩昌入山,奔礼县转至成、徽,旬日之内,奔驰一千二三百里”如斯,可见李自成在三月中旬之末,遭受了重大失落败。
其地点显然是景古以西、以北。
奏折内说:“阅贼言:‘我们系闯下八队,自河州杀散’。
”如斯。
可知沙场就在河州境。
又洪承畴也说:“巨先于河州、临洮即严督各镇将官兵分路驰剿”。
这也成为李自成突围河州的主要证据。

综上所述可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明军俘杀后,随后至崇祯十一年上半年,在明军的持续打击下,剩余的三大叛逆师头目中,张献忠、罗汝才屈膝降服佩服,明末农人叛逆陷入低潮。
此时,李自成叛逆师部将、中军周山勾引一些人屈膝降服佩服了明军总兵曹变蛟。
由于他对农人军的斗争策略和作战方法等统统底细非常熟习,使李自成军队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自成从河州突围韶光为崇祯十一年三月中旬;进入河州和突围的线路为:从岷州(今岷县),进入洮州(今临潭县)藏区,后翻越白雪皑皑的太子山,进入河州。
兵部尚书兼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一壁派总兵曹变蛟和副将贺人龙去世追不放,一壁调动其他官军全力堵截。
当李自成率部在三月十九日傍晚突出槐树关时,明军官兵已在河州西川(今新集、双城一带)设兵埋伏,等待义军。
当李自成到达双城时,陷入了洪承畴的重重包围之中。
双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决斗苦战。
李自成部下的侯将军、莫皮虎等战将被俘。
李自成为了避开洪承畴的兵锋,拼去世决斗苦战一天,终于杀开一条血路,渡过大夏河,经牙塘关到和政县,再由和政吊滩进入康乐县境,连续向南进发。
由于闯军不熟习当地地形,到达康乐县景古城时,又遭到洪承畴部下军队的拦截。
李自成率众奋勇抗击,乘大雾弥漫,渡过洮河后连续东进,经狄道(今临洮)巩昌(今陇西)入礼县。
在礼县马坞镇又与官军激战一场,甩开了追兵,经成、徽,回师陕川边疆的丛山之中暗藏。
至于战役之惨烈,从“十天之内奔驰一千二、三百里”“身不解甲者二十七日有余。
”可想而知,李自成冲出包围后,仅剩下上百骑,叛逆师受到重创。

从叛逆师所走线路来看,呈倒“L”型,这条线路道路艰险,但相对而言,明军防守相对薄弱,为叛逆师顺利突围创造了地理条件。

失落败是成功之母,叛逆师经由这次失落败,曾在大山深处蛰伏一年多韶光。
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罗汝才等降而复叛,随后,李自成也从大山深处杀出,只用一年多韶光,农人叛逆师就规复到壮盛期间,洛阳、襄阳等纷纭失守。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
仲春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随即破太原等地。
三月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九日,破皇城,朱由检自缢,明王朝的统治被李自成农人叛逆师推翻。

李自成为河州刚烈文人所冲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河州,李自成不仅遭遇滑铁卢,还在后来大同战斗中见识了河州进士朱家仕舍身殉难的刚烈性情。

朱家仕(1387—1644年),字翼明,号昆海,明末期间河州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考中进士,并在由天子组织的殿试中名列二甲。
先后任兵部职方司、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等职,他为官清正廉明,勤俭奉公,忠于职守,政绩卓然。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朱家仕被朝廷任命为山西朔州道转大同兵备道加分巡副使,紧张卖力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坚持地方治安等。
帮忙大同明宗室代王朱传 、大同巡抚卫景瑗和总兵官姜瓖防守大同城。

朱家仕上任之后,恰好碰着了决定明王朝命运的关键战役——大同保卫战,在这次战役中,以身殉国,使其青史留名。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占襄阳,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改西安为长安,之后矛头直指北京。

大同是防守北京的西大门,雄踞明代边防之要冲,有“屏全晋而拱神京,为北京之锁匙”之称,计策地位极为主要。
闪动元后为防蒙古人,修了长城,设九边重镇,大同为九边重镇之首,朱元璋令其十三子豫王朱桂镇守。
大同城修建得十分坚固,素有“铜墙铁壁”之称。
大同城四面开城门,东城门称和阳门,西城门称清远门,南城门称永太门,北城门称武定门。
除西城门外,别的三门都修建有瓮城,除此之外,城墙四角各建控军台,望楼之下各建马面,加长了守城将士的打击面。
城墙外围一周为一条二十米宽五米深的护城河,成为我国古代军事重镇培植的典范,史有“此城真如铁城同”的诗句,可称固若金汤。

鉴于大同作为京城樊篱的主要浸染,明王朝不仅设立了巡抚,还配有总兵官驻守。
明永乐七年(1409年)明王廷设镇守大同总兵官,辖十三卫所,八百二十三堡塞,三百零七座墩台,大同镇分四道、辖九路、驻军达十三万五千七百七十八员,战马五万一千六百多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崇祯十七年(1644年)仲春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已逼近山西大同城,城内形势一片混乱。
面对李自成大顺军的强势来袭,明宗室代王朱传 、大同巡抚卫景瑗、山西朔州道转大同兵备道朱家仕等将领主见备战,誓去世守卫,决心与大同城共存亡。
但是作为守卫大同城的主帅总兵官姜瓖,以为大同城根本无法阻挡李自成大军的进攻,起先其兄姜让降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并派人来劝降自己时,就已经下定决心献诚屈膝降服佩服大顺军了。
姜瓖与监视宣府(今河北宣化)寺人杜勋主动派人向李自成暗献降表,为了不引起主战派官员的把稳,姜瓖掩人线人,采取欺骗手腕,一边与明代王朱传 、大同巡抚卫景瑗、山西朔州道转大同兵备道朱家仕等主战派将领歃血盟誓,誓言协力恪守;一边偷偷派自己的200名亲兵分插到各城门,掌握了四个城门,把代王监视起来,准备在大顺军攻城时打开城门,欢迎大顺军进城。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姜瓖还亲自大责西城门的守卫,以便在关键机遇便于里应外合,放大顺军进城。

三月月朔,李自成、刘宗敏率大军抵达大同城下,明代王朱传命明宗室诸郡王分守各城门,当李自成在大同城外不知道要将那个城门作为打破口时,又是姜瓖派人送密信,要求李自成的大顺军将没有瓮城的西城门作为主攻方向。
在随后的大顺军攻城过程中,姜瓖趁机从后面射杀了在城楼上指挥作战的明宗室永庆王,然后打开城门迎大顺军入城。

正在城墙上与大顺军拼去世作战的朱家仕等将领,创造中了姜瓖的阴谋诡计,卫景瑗被俘,谢绝李自成的招降,后自缢而去世。
朱家仕看到大顺军攻入城后,与随从赶回府中,在杀去世了李自成派来劝降的四人后,改换朝服,怀抱敕印,望关再拜后,将妻妾子女全部驱赶入井,然后自己也投入井中,以身殉国,时年六十岁,一门去世者十六人,被后世称之为“满门忠烈”。
朱家仕自尽殉国后,李自成感叹其忠君行为,派部下专门护卫其灵柩,并为其百口举行了葬礼。

清朝建立后,感于其满门忠烈的壮举,在随后编纂的《明史》中,为朱家仕作了传记。
清康熙年间,进士出身,官至清王朝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的大同人魏象枢,在他的《闯贼陷两镇宣镇朱抚军、云镇卫抚军、朱兵宪去世之大》中写有:“朱公讳家仕,陕西河州人,投井去世。
”对大同保卫战中以身报国的朱家仕忠烈行为进行了褒扬。

#港澳委员看甘肃#

:马廉朴

编辑:陈建红 责编:马志涛 审核:范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