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告到官府,而且人又被官府捉住,按照凡人理解,既然触犯了律条,当然要被判刑要被关起来的啦。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人就由于会做一首诗词而免罪获释,而且还不是特例。
(一)奸盗以诗免明末清初的褚人获,在《坚瓠集》中写了一个“奸盗以诗免”的故事:
明朝的弘治、正德年间,有一个在苏州地界上的庙里和尚,由于不守清规戒律,被庙里的方丈告发到了苏州府下辖的长洲县衙门里,于是这个和尚就被差人捉住了,被关在了县府的大牢里。
第二天上午,长洲知县坐上公堂,开始鞠问这个和尚:“你便是那个自称月舟的和尚?”
“阿弥陀佛”,和尚一脸正经地回答道:“贫僧正是。”
知县拿起告状一看,原来告的是这个和尚,在半夜三更时分,在放生池里偷鱼。
“好一个月舟”,知县摸了一把胡子,用阴森森的口吻说:“月舟月舟,‘月黑偷鱼夜’,‘舟过水无迹。’”
知县是话中有话,他在引用前朝人写的两句诗时,故意的将原句“月黑杀人夜”改成“月黑偷鱼夜”,表示在暗中指明案情,同时还在暗示这个和尚不是个好和尚,从他起的这个法号中也可以看出来。
“大人,不是这样的。我的月舟之号,是取古人的‘月明花满地’、‘舟行岸自移’之意。”
这个和尚回答的也是两句前朝人写的诗,前一句诗是出自于唐朝人刘长卿的《夜中对雪赠秦系时秦初与谢氏离婚谢氏在越》,后一句诗是出自于宋朝人方岳的《舟次严陵·其一》。
知县在心中暗暗想到:“这个和尚果真不一般,连方岳方巨山,这个比较无名的人写的诗也知道,看来真的是熟读诗书。”
“说得好,说得好,” 知县进而问道:“听人说你是很会写诗的啊?”
那个和尚倒也一点不谦逊:“浪得浮名浪得浮名。”
知县看了看手中的卷宗:“你庙里的长老昨天来告状,说你常常不守清规戒律,常常去偷放生池的鱼来吃,给庙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你给我老诚笃实的交代,有没有这回事啊?”
和尚涨红了脸争辩道:“没有的事,我是冤枉的,”
“那他们为什么要冤枉你呢?”
“由于我和他们不一样,我除了会念经,我还会作诗。他们认为我高傲,就找了这么个半夜偷鱼的情由,说我不做作业不务正业。”
“既然这样,你就给我写首诗吧,说说你是怎么抱屈枉的?”
“请老爷出题。”
“来来来,”知县伸脱手来,把这个和尚招到跟前,然后又用手指着公堂上的一壁墙说:“瞥见这幅图画了吗?” 他说的是公堂背景墙上那幅硕大的“海水仙鹤朝日图”。
这幅图画是很有讲究的,画面的上方是青颜色的天空,全体下方是波澜起伏的海水,画的正中心是一轮圆圆的红日,画的两侧各有一对朝着红日翩翩欲飞的白鹤。该画的寓意是做臣子的对天子要指天誓日,对百姓要明镜如水。
“你瞥见这个鹤了吗?” 知县进一步的说道:“我现在就以‘鹤’为题,以‘六鱼’为韵,限你一刻韶光,成诗一首。”
月舟和尚于是在知县给他的纸上奋笔写道:
素身洁白顶圆珠,曾伴神仙入太虚。
昨夜藕花池畔过,鹭鹚冤却我偷鱼。
知县对这个和尚写的后两句诗很是满意,以为这个和尚很婉转地解释了他的案情:
将自己比作白鹤,将庙里长老比作鹭鹚。白鹤和鹭鹚同为水禽一族,本应互敬互爱,谁知却是同族相煎。白鹤在半夜里经由藕花池,却因瓜田李下之嫌,就被边上的鹭鹚认为是一个偷鱼的贼。想想也真的是冤枉,白鹤现在都随着上界的神仙混天下了,鞍前马后的跑着欢呢,怎么会看上这些人间凡品呢?难怪这个和尚要喊冤枉,难道真的是没地方去讲理了吗?
知县想到这里,陡然升起了一股怜悯之心,要不是我给他这个机会说说理,让他写写诗伸伸冤,他哪里能解除他的冤枉。
“好、好、好,通过你写的这首诗,本县知道了你的冤情。你回庙里去吧。”
知县在说完这句话后,就敕令把这个月舟和尚放走了。
(二)夫犯盗牛事:农妇作诗,丈夫免罪
也是发生在苏州府长洲县这个知县任上的事情。
有一户田舍的男人,被人家当作偷牛的贼捉住了,并且还被送到了县衙门里去,关在大牢里期待审判。
这户田舍的女人,在知道了丈夫被抓的后,当天连中饭也顾不上吃,就骑着毛驴,信心满满地跑到县衙门里去救夫了。由于她很理解他的丈夫,一个只知道用饭干活、干活用饭的男人,诚笃的都不能再诚笃了,怎么可能会去偷牛呢?
当她紧赶慢赶来到县衙门的时候,已经是过午时分了。按照老例,公堂这时候已经不再处理案件了。
想到丈夫这时候还在大牢里耐劳受罪,没有饭吃也喝不上水,这个农妇很是心疼,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闯入公堂找到了这个知县。
“上苍大老爷”,她一边跪在地上,一边对知县说:“我家男人是一个年夜大好人啊,他一定是被人冤枉了啊,要求上苍大老爷做主,快点放了他吧。”
为了表现爱民如子,知县克制着自己,不但没有叫下人把她赶走,反而是同她打着哈哈:“好啊好啊,只要你说出你男人是被冤枉的情由,本县就可以把你丈夫放回家去。”
农妇很是大喜过望,急忙连声的说道:“好哇好哇,我说我说。”
知县实在内心在想:堂堂的县府大牢,也是朝廷重地,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的说关人就关人,想放人就放人呢?想到这里,他决定要难堪一下这个农妇:“情由要说得简大略单,最好要像诗句一样精精髓精辟炼。”
“作诗这个我会。”农妇连续说道:“有一次我到庙里烧喷鼻香,瞥见月舟和尚,月舟和尚还说我的诗写得比他好呢。”
知县很是惊奇,看她一副屯子妇人的打扮,料想她没有什么文化,纵然会做诗也是顺口溜一样的口水诗,怎么可能做出来的诗,会比颇负诗名的月舟和尚还要好呢?”
“好吧,那你就现场做一首吧。”
农妇就当着知县的面,当场就做出了下面的一首诗:
洗面盆为镜,梳头水当油。
妾身非织女,夫岂会牵牛?
知县听完后,先是沉默了一会,然后就鼓起掌道:“好一句‘妾身非织女,夫岂会牵牛?’精辟,精辟,真是少少许胜多多许。”
是啊,既然不是织女娘,当然没有偷牛郎。
知县立时敕令开释了这个农妇的男人。
(三)不遵的妇道的女子一首诗冲动主审官太守
褚人获在《坚瓠集》中,还写了一个“咏械”的故事:
说的是有一个女人,由于不遵守所谓的妇道,被关进了大牢里面。
这一天早上,太守击鼓升堂,在鞠问犯人时,溘然对个中的一个女犯人说:“你便是那个表面传说很会作诗的人?”
女犯人脸一红,很是羞涩地回答道:“因陋就简因陋就简。”
这个太守看了看手中的卷宗:“既然会作诗,想必也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为什么要违反妇道,不学好呢?”
这个女犯人涨红了脸争辩道:“我没有违反妇道,我没有不学好啊。”
“没有违反妇道?”太守把手中的卷宗翻了翻:“看你做的什么好事?这里面都记得很详细”,然后将卷宗往公案上一放,眼睛紧盯着这个女犯人,然后呵呵一笑道:“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这个女犯人听到这话急了,也文绉绉的回了一句:“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这里要多说一下,这个女犯人所说的三木,实际上是古代的三种木制刑具,分别是指套在头颈处的枷,手指处的桎,和脚跟处梏,相称于当代的颈枷、手铐和脚镣。这是三种束服人犯的械具,更是刑讯逼供的刑具,因此许多犯人认罪的供词,都是这样屈打成招出来的。
话说在北宋的太宗朝时,有一个小官曾经由于一件小事,搪突了他的顶头上司张咏,这个张咏就自说自话的把一个木枷锁,戴在了这个小官的脖子上。
谁知这个小官竟然是一个性情暴烈的人,他在一怒之下,冲着张咏愤愤地说:“我好歹也是一个朝廷命官,你竟然这样羞辱我。你戴上枷锁随意马虎,你想取下枷锁就难,除非你斩了我的头,我戴着的这枷锁一辈子也不会取掉。
谁知道张咏这个人,在听完了小官的这句话后,真的就用刀斩了这个小官的头,然后把枷锁取了下来。
这件事情在正史《宋史》“张咏传”里有明确记载。
“听你这么一说,倒是冤枉你勒”,太守连续说道:“既然这样,你会作诗,现在就以套在你头颈上的“枷”为题,你就把你屈打出来的冤情,用诗词的形式诉说一下吧。只要你说的有道理,本官一定会从宽处理,将你无罪开释。”
这个女犯人一听这话,不仅触景生情,想到自己过去遇人不淑的无奈,现在身陷囹圄的不幸,不仅悲从心来黯然神伤。
她在轻微镇静了一下后,选了一个最能表达现在沮丧心情的名叫《黄莺儿》的词牌,以《枷》为题一字一字的念道:
奴命水星临,顷刻间,高下分。
松杉裁就为圆领。
交颈怎生,画眉不成,眼睛儿,盼不见弓鞋影。
为多情,风骚太守,持赠与佳人。独桌宴红裙。
这个太守拿起判笔,就着桌子上放着的一张纸,一个字一个字的把她说的记了下来。
太守在写完“松杉裁就为圆领” 一句后,不由自主的暗暗点头:描写的实在是太形象了。当他再写完一句“眼睛儿盼不见弓鞋影”后,又不知不觉的暗暗点头:一囚如此,天可怜见。
当写到“风骚太守”这四个字时,这个太守禁不住全身为之一悚。他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自从做了太守后,就以当一个风骚太守为人生目的。以是就特殊留神前朝古人有关歌咏风骚太守的诗句,比如唐人刘禹锡的“风骚太守韦尚书”,唐人张祜的“唯羡风骚田太守”。
现在看到这个女犯人,竟然也称自己为风骚太守,正由于如此,他才会忽然想起了宋人方廷实写的 “太守风骚民讼简,落成尊酒许相陪”那句诗。是啊,太守只有宽刑慎罚,才会有民讼简的事情啊,才会真太守自风骚啊,以是这才有了他先前的一悚。
太守正在沉思之间,溘然听到这个女犯人说:“对不起,请把末了那句‘独桌宴红裙’,修正为‘持赠与佳人’吧。”
“噢、噢”,太守机器的答应着,将末了一句重新写成女犯人末了说的那句。她为什么要对末了一句进行修正呢,他把末了那句和先前那句,在心中反复的比较了一下,终于恍然大悟了。
好一个“持赠与佳人,” 这不便是她提醒我先前说过的那句如果诗词写得好就把她立时放掉的意思吗?
她的这首词非常的切题,果真写得好。太守想到这里,将手中的惊堂木一拍:“来人啊,把这个女犯给我放掉。”
【作者简介】项苏农,苏州市人,现在苏州从事状师事情。事情之余爱看闲书,出差之机常逛街市,间或有所感,书诗文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