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杉
说到冬天,脑海中会浮现什么?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寂静?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悲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冷?
春夏秋冬四季中,
寒冷冬季彷佛不像春日富有活气,
不像秋日清冷寂寥,
但是在一位墨客的笔下,
冬日也是别有韵味。
这位墨客写春,
有绿如蓝的江水;
写秋,有满阶红的霜叶;
冬日一夜北风紧,夜雪初晴,
他又写: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他便是唐朝墨客白居易。
白居易此人,
是继李白、杜甫之后,
唐代诗坛的又一精彩代表,
相传他写诗之时会令一老妪解之。
在这首描述冬雪的《夜雪》中,
他从光亮、声音两处写起,
新奇生动,
侧面陪衬出一番夜晚的安静、内心的寂寞。
《夜雪》这首诗创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
此时墨客由于作“赏花”、“新井”两诗,
被诬有碍教养。
只因谣传白居易母亲乃是看花坠井而亡。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后人考据其母为心疾而亡。
儒家有言:穷则独善其身。
贬谪至江州之时,
墨客的情怀逐渐消磨,
思想逐渐向佛道靠拢。
在此处,是他创作中的另一个小高峰,
《琵琶行》也是在这一期间所写,
诗中的“江州司马”正是墨客自称。
除了表达被贬谪的郁郁之情的《夜雪》,
白居易还有一首为人乐道的冬日小记。
两首诗所绘的时节都是冬日,
但是个中的意境却又有不同。
如果说夜雪似彻骨的冷酒,
那么这首诗则像冬日温暖的热汤。
这首诗便是最适宜在冬日阅读的,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夷易通达、普通易懂的文风,
在这首《问刘十九》中,
表示得颇为生动。
正如题目所言,
这首诗是一个短小的邀约,
平淡却又充满无限活气。
冬日在一方小屋之中,
倒出新酿的家常米酒,
酒中有悬浮的眇小米粒。
家中的火炉也该燃起,
虽然是简陋的泥巴砌成的火炉,
点燃起炉火,火光艳艳,暖意融融。
窗外白雪将落未落,
天地昏沉将要有一场大雪到来。
此时此刻,
有酒、有火光的屋内,
成为了最吸引人的地方。
最为人夸奖的便是这首诗中的色彩:
美酒的绿,火炉的红,未落之雪的白。
光鲜的颜色勾勒出文雅的冬日室内小景。
这一景致是平凡生活的小小剪影,
但是在白居易的笔下格外富有魅力。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有云:
平凡之事,大家意中所有,而笔不能达者,得生花江管写之,便成绝唱,此等诗是也。所谓大师便是如此,将燃动怒炉,倒出美酒,呼唤朋侪的平凡之事,描述至温馨淡雅之境界。
描述美景之后,墨客笔锋一转,
道:能饮一杯无?
语调亲切,是对朋友熟习的问候。
唐朝已过数百年,
再读到此诗,
仍有一种亲密朋友激情亲切呼唤的亲密,
而在这句诗之后,
剩下的朋侪之间把酒言欢,
吟诗为难刁难的场景,
便尽数在不言之中了。
试问,
若是作者所言的刘十九,
读到此诗,
怎能不为美酒心动?
光阴流转,
我们已经不能探求到刘十九的名字称谓,
只知道这是墨客好友,
白居易曾与他“围棋赌酒到天明”。
但只管光阴飞逝,再读起这些诗,
仍能感想熏染到如米酒一样平常温醇。
刘十九因白居易的诗歌而被后人常常提起,
也是一桩妙事。
古人到了冬日,
会写就一首诗向朋友邀约,
问:可否共饮一杯酒?
若是到了今日呢?
今日寒风渐至,
若是能在火锅店内点好一桌,
蒸汽腾腾,有朋侪相伴,
一起在红艳艳的辣汤中捞起菜品,
端起羽觞,共话家常,
岂不是美事一桩,
而个中意境,
与这首诗所描述的,
十二分的相似。
冬日已至,
寒意袭来之时,
莫要忘却与朋友相约谈天,
或是问候一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