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喜马拉雅APP康震的佳构课《康震品读古诗词》
编辑丨毛毛
若是提及春天,撤除冰雪溶解、日间渐长、大雁南归、绵绵小雨,那剩下的必定是满目活泼生动的春色了。
若是提及关于春的诗句,南宋后期叶绍翁的那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不安于室来”一定是妇孺皆知。
这首《游园不值》大家太熟了!
“游园不值”,不是说游这园子不值当,不值的意思是不遇,指没有碰着游园子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没能进到园子里边去。
叶绍翁是南宋后期的墨客,特殊善于写七言绝句。这首《游园不值》是他这辈子最具有名度的一首诗。
关于《游园不值》的大胆猜想关于这首《游园不值》,实在可以有两个很大胆的猜想。叶绍翁很可能是真的在写一个他碰着的真实的场景。
这园子他去了,他真没进去,他真的没有看到园子里头的春色,也没有把自己的这脚踩在人家的那个苍苔之上,然后他真的看到有一枝红杏从墙头上冒出来了。
作者实在也并没有真的看到一枝不安于室,但是他为了要写红杏一枝出墙来他故意地设置了一个场景,一个不可能的场景。
什么是不可能的场景呢?便是说这园子费多大劲都进不去,他就要环绕这个进不去来做文章。
为什么这么说?由于这红杏一枝出墙来,这一句并不是叶绍翁的原创诗句。
叶绍翁的“一枝不安于室来”并非原创古人早有类似的诗句,他最直接的来源,便是陆游《立时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不安于室头。”
叶绍翁说“红杏一枝出墙来”,陆游说“一枝不安于室头”。
实在唐朝人也写过类似的场景,也用过类似的句子。
严格来讲,陆游这一句,来自于晚唐的著名墨客吴融的《途中见杏花》,诗云:“一枝不安于室头,墙外行人还独愁”。
唐朝人,宋朝人都写过类似的诗句,都表达过类似的诗意。虽然如此,但是咱们都得承认,他们写的都没有叶绍翁的这一句来的能干,令人印象深刻。
为何叶绍翁的“一枝不安于室来”最出名?首先这首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红杏一枝出墙来。”并非不是正常的韶光顺序。
按照正常的韶光顺序,这四句诗该当是这样的,先是“小扣柴扉久不开”。你得敲了半天的门,他门都不开。
为什么?由于“应怜屐齿印苍苔”,担心我的鞋子踩坏了早春时节刚刚抽芽出绿的那些青苔。
末了“红杏一枝出墙来”,通过这红杏一枝,我就知道你园子里早已是满园春色,这才是这个诗写的韶光顺序。
但是墨客的写法不是这样,他为什么非要让韶光倒错?他把自己惴惴不安地在猜想主人
的那个心情放在第一句,把那个主人那对付满园春色的那种怜惜之情,小心翼翼的那个情绪从侧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末了两句,叶绍翁的安排非常奥妙,他将“春色满园”,与“一枝红杏”相对应。将“关不住”与“出墙来”相对应,这就意味着这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全体园子的景象,代表了作者心目当中全体春天的景象。
换句话说,前面这三句有的是失落望,有的是遗憾,有的是期待,可终极发生了一个大转移大迁移转变。
最主要的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不安于室”来是一个非常富有哲理的诗句。统统美好的、活气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难道是墙能封住的吗?这难道是门能关住的吗?
而陆游,他说“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迷春色断,一枝不安于室头。”这几句诗里边的小路、平桥、云日、翠霭、杨柳,还有不安于室,这几种景象的关系是平行的,他并没有特殊要凸显“一枝不安于室来”,以是没有显出高明。
以是叶绍翁的名气可能没有陆游的大,叶绍翁可能参照了吴融的那句诗,但是他的这一句是最有名的,最有力量的,也是最集中的。
这首诗虽然不长,但却精细,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给后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关于主播和课程:
《康震品读古诗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为您深度解析80首,延伸100多首,30位墨客的快意人生,600年唐宋国家事。带你丰富文学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个人气质、提升内在教化。
课程总播放量超过1000万,一共150集,带你纵览唐宋国家事,品味墨客的快意人生。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中国有名音频平台,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不用看,听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