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雨如雷霆万钧倾盆而泄;有的雨如细丝牛毛似有似无;有的雨如温润君子不疾不徐。太急的雨听着心悬在梁上,太缓的雨根本入不了耳,唯有从容自若的雨听起来才会让心情柔韧、让思绪翩翩起舞。
我想宋人蒋捷定是听了这样的雨吧!
初识他,便是以这样一首《虞美人》开场,从前不识君则已,一识便再难以忘却。
每当天上飘下淅淅沥沥的雨,雨水敲打着窗棱、玻璃,我脑海里浮现的定是那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于是乎,一幅听雨画卷铺陈而来……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江南的烟雨向来缠绵悱恻、摄民气魄,不论我如何放荡不羁,在这样朦胧的天地里,心际也剥落出片片温顺。
青春年少,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我也要寻一个浪漫地方。这一座楼在柳丝深处,若是无雨再随着风,想必会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环境吧!
楼下的歌女咿呀呀地唱着曲,而我独坐这楼上,看小雨坠坠。
红烛微闪,丝纱般的罗帐在光影交错里飘忽不定。雨潇潇然,屋檐滴落下的水珠在青石板上打了个圈,就这样滴答滴答地在心里画上了音符,让我忘了归家。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秋风起,江边的芦苇已枯黄了叶子,我随着客舟已流落数日。乌云遮蔽天空,逼近江面,稀薄的空气在雨水的洗涮中逐步开释,原来辽阔的江面愈来愈模糊。
西风凄凄中,一只失落群孤飞的大雁忧伤地呼唤着不知在哪里的差错。雨声、风声夹杂着大雁的哀鸣,像极了兵荒马乱之际,苍茫大地上传来的幽怨声。我的心一阵疼痛,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此时,想起这些年一个人随处奔驰、四方漂流、报国无门,悲痛、忧恨就如滔滔江水席卷而来,倔强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我必须强忍着,忘了自己有多痛,就像忘了年少时有多么地洒脱,高中进士时有多么地欣喜。现在我只能一个人踽踽独行在天地之间,将余生寄予在渺茫无知的未来。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流落了这么多年,我已两鬓斑白,无力于随处奔驰,只能寄居在僧庐。最近我常常难以入睡,曾经的青春年少一去不复返,壮志也再难酬。今夜又下起了雨,我扶着椅臂坐在窗前,夜雨的悲惨声敲打着心门。国已不在,家又在何处,我又从何地而来?人间间的悲欢离合总是那样无情,犹如虚妄。既是如此,我又何必纠结,我应是心去世如止水,再无波澜,就听凭他雨打风吹到天明吧!
合上《虞美人》,主人公从年少得意、壮年飘零到晚年孤苦的生平彷佛画上了句号,但我仿佛依旧能感想熏染这首词欲说还休的情绪延续,以至于几百年来,无数的诗词爱好者都拜读着这首听雨词中的极品,以及对他高尚品质的敬仰。
年少时上语文课,每每学到古诗词都只记住了老师阐明的官方意思,从未体会过诗中意境,没有墨客写诗的背景和心绪。终年夜后才知道原来古诗词可以这么美,美到让人忘乎以是、身临其境。
一阕听雨,仅仅五十余字,却让我走进了他的生平。仔细斟酌,我亦是如此啊!
曾经年少浮滑,总以为事事能如自己预想的那般。当现实还以我无数次狠辣的耳光,我才懂得不快意是常态,岁月静好是渴求。面对命运的不公,彷佛抱怨根本无济于事,唯有迎难而上、坚韧年夜胆方可以搏出局势的机会。
如果有一天你也迷茫了,不如和我一起听雨啊!
听宋人蒋捷说他的故事啊!
-作者-
冯清颜,80后的尾巴。一样平常日常事情者,深爱古诗词,崇拜苏轼。空隙之时,喜好写散文,诗歌。自觉文笔还行,渴望在笔墨中探求最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