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节殊方客,虚楼暮雨时。

何心吟铸镜?予发欲成丝。

昌歜谁浮玉?芳醪且满卮。

目前羁旅思,更用独醒为?

端午5首五言律诗有习俗有欢乐有感伤

端午节时墨客作客他乡,本该有的热闹和欢聚不属于他,在空旷的楼台上,在潇潇的暮雨中,墨客忧伤得头发都白了几根,唯有菖蒲酒能解墨客寂寞。
他在祈愿:让我在沉醉中过此节日吧。
躲避本身便是一种无言的痛楚的表示。
全诗四联,后三联连用三个自问自答的对白,即是作者自言自语的写照,也是作者感情孤独、彷徨不定的表示。
其艺术存心不可不察。

2、《端午即事》

[宋]谢薖

卯饮缘佳节,昌阳荐一巵。

儿咨射团事,妻诵赐衣诗。

平生几端午,随分作儿嬉。

全诗弥漫着欢快轻快的气氛,充分表示出作者对这种家庭生活的热爱。
如果说,上一首谢逸的诗表现了儒家文士的一种人生取向——寻求做官,为自己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而痛楚,那么,谢薖本诗则表示了另一种人生取向——不求闻达,及时行乐,享受清闲的退隐生活。

3、《午阴小饮》

[宋]袁说友

草树涧边青,人稀自掩扃。

阴沉端午水,晴映半天星。

倦枕敷横榻,枯藜傍小亭。

谁知一杯酒,小醉不嫌醒。

此诗第二联写初夏之景十分特出,水是森森夏木掩翳下“阴沉”的水,星是如明镜之水面反射穿透密叶的阳光呈现的视觉效果,而“半天”之“星”光闪耀则是墨客午后小饮后,诗兴与酒兴融入面前景象所引发的亦真亦幻的奇妙境界。
墨客何以有此体验?端午节的午后,无俗客盈门,有杯酒对影佐欢;无丝竹乱耳,有水木清华豁目;天真念萦心,有横榻倦枕堪眠。
人生此刻,自当非醉非醒,亦醉亦醒,以留驻此难得清欢。

4、《辛酉端阳日》

[明]王屋

午节目前是,开樽召醉翁。

趁晴删艾叶,冒雨翦菖蒲。

重碧杯中满,轻黄额上涂。

醉怜双鬓短,还插健人符。

端午节俗浩瀚,喝药酒仅为个中之一,而嗜酒者只愿专注留连于此,这也无可厚非,节日本来便是为了让人快乐而尽兴的。
居家和离乡是具有比拟性的、对人生的不同安顿,无论哪种,对希望的知足来说,都有缺陷,于是便会涌现令人困惑的“围城”效应。

5、《五月端午》

[明]黄淳耀

三年端午日,两度客中过。

酒忆金陵美,山看彭泽多。

枕欹书断续,囊久艾消磨。

莫笑乡心勇,黄鱼压子鹅。

鹅和鱼之间的较劲结果,只能表明墨客“乡心勇”,与食品本身的利害无关。
诗中能证明其“乡心勇”的地方还有:倚枕写家书而不惮其累,从家中带出的艾囊虽然磨蚀了却不忍丢弃。
现实中,黄淳耀终极回到了家乡,并在家园受到清兵陵犯时,率士民奋力抗击,于城陷后毅然自缢,他用事实再次印证了其“乡心”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