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上三峡》,便是一首达到情景交融的千古经典。《上三峡》是唐代大墨客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它是晚年李白被流放夜郎途经三峡时的作品。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是长江最险要、最难走的一段。故这首诗的紧张内容,便是抒写了李白上长江三峡时行路的困难以及被流放夜郎后内心的愁苦。
《上三峡》李白
巫山夹上苍,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上苍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这首诗的开篇两句“巫山夹上苍,巴水流若兹”,李白便利用一向大胆夸年夜的手腕,极写了巫山高耸入天、巴水急流的壮丽景致。“巫山”,山名,在今重庆巫山县。其山势嵬峨,景致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巴水”,指的是长江三峡段的流水。因古代属于巴国而得名。
从首句“巫山夹上苍”中的“夹”字,可以看出李白在这里既写出了巫山高耸入天的形势,又刻画出了自己喟叹上苍的形象。而这正好是李白诗歌气候雄伟、意境开阔的特色。虽然次句中的“巴水流若兹”,含有无奈之意,流露出愁苦伤感的感情,但整体而言还是显示出了李白豪迈的气概。
紧接着两句“巴水忽可尽,上苍无到时”,它紧承上面两句,既写景又写情。意思是说,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但上苍却仿佛无穷高。这里紧张突出了巴水的婉曲迂回,舟行巴水之上无比困难的情景。因上三峡是逆流而上,以是这里也暗示了李白被流放夜郎,步入了难熬的人生困境中。由景入情,融情于景,终极达到情景交融。
接下来的四句“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是李白脱胎于古时歌谣而来。它的意思是说,三天三夜也出不了黄牛滩,不知不觉就愁的两鬓斑白。据《水经注·江水》记载,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可见李白这里明写了逆水上三峡的困难,以及行船的缓慢。但是它的潜在意思,却是为了表达李白被流放夜郎后,光阴难熬,愁苦愤懑的心境。“不觉鬓成丝”,便是李白这种主不雅观感想熏染的真实写照。
综不雅观李白的这首《上三峡》,它写出了一个墨客在被流放后,顿觉人生无望所发出的愁苦感叹。极具艺术传染力,读后无不令人动容。而李白内心这种愁苦感情,包含在上三峡时所见到的景致中,正是诗歌中情景交融的光鲜写照。以是说,李白这首诗,是一首达到情景交融的千古经典。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