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阵寒流扫荡过长江之后,迎来了今年冬天的初雪。

晚上的云特殊的奇异,带着黯黑却又透着黄亮的色彩,压过天半,你忽然以为那厚重的云彩一定有各样的冬天的神仙站着,他们仿佛正准备在云头播撒雪花
而风明显是霜风,那种零度旁边的风,吹动树梢如旗帜,雪,将来。

上古周天子冬天敬拜,说“上天同云,雨雪氛氛。
”你忽然理解了同云的含义,那低垂的云彩,必有大事,而这里的雨雪,是指像雨一样落下的雪。

虽然雨夹雪也是冬天常见的气候,但是都赶不上那种专门为落下雪花的干净郑重。

轻盈细雪古诗五首细雪下帘隙雪气细吹灯

今年的初雪不大,没有雨,从天空飘下来细碎的雪花,仿佛是一首悠缓音乐的序曲,更能感想熏染那种轻盈雪来的美。
在古代,初雪象征瑞雪丰年,而变换的形式的雪,比雨更带着一种飘然的俏丽,比雨在半空中逗留更久,是轻盈的天花,更有一种祝福仪式感,让民气生喜悦。

常日的初雪是小雪,而为了形容这种雪的美,还有一个词,叫做细雪。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看桂枝白。

零泪无人性,相思空何益”。
南梁 · 吴均《咏雪诗》

这首诗很能和初雪那种悠扬对应。

那微风摇动着庭前的树,那细碎的雪从天下飘下,由于轻盈,随风飘进了窗帘的缝隙。

你仰头去看那细细的小雪,犹如云雾在半空旋转,你看看那飘下来的雪花,像落花层层堆积。

看不见杨柳的青色,那春天还远着,瞥见雪花层层落在了桂树上,所有的枝干都堆积着雪啊。

我忽然落泪,由于只有我一个人看着这绝美的雪花和雪景,由于美,分外的寂寞和伤感。

那么很多人会认为这首诗是说下雪阻拦了相见,有情人不能相守的烦恼。
但是实际不是。

是说的,下雪的美景没有办法和心爱的人一起不雅观赏。

南北朝有赏雪的风尚,且当时的社会没有太多对女性的限定,大家可以一起嬉戏赏雪。

“愿欢攘皓腕,共弄初落雪。
”这首诗写的是良辰美景的孤单,不能和心爱的人,一起游戏在俏丽的雪景里。
雪有多美,相思和惆怅就有多深。

“仙童下赤城。
仙酒饷王平。

野人相就饮。
山鸟一群惊。

细雪翻沙下。
寒风战鼓鸣。

此时逢一醉。
应枯反更荣。
”南北朝庾信《奉答赐酒诗》

南北朝赏雪也是天子贵族间的雅事。
庾信的上司是著名的南梁第二位天子萧纲,酷爱文学,身边聚拢着各种文士,形成著名的“宫体文学”,影响后世。

这无疑是萧纲不才雪时节,宴请属下,其环境是冬至敬拜之后的山顶寺院和建筑。
天子作为上天的代表,在敬拜之后,赏给臣子酒宴,而那天恰好有纷飞的细雪。

那天子身边的少年近侍,此日便是仙童,端着酒过来代表了天子用琼浆玉液赏赐臣子。
这里庾信以三国武将王平自比,适可而止中带着谦逊。
由于庾信文武全才,此时也贵为将军。

而我们就在这山间高台饮酒,豪迈之气,鼓噪之声,惊动了这里的山鸟,一群群从面前飞过。

那细雪,那周详的雪花,犹如翻滚的沙一样从天而落,这山风夹着雪花吹动,山林呼啸,宛如战鼓 。

此时我在高台喝着天子赏给的酒,说是冬天,但是这天这雪,是象征着冬至阳生,春天即将繁荣到来。

这首诗细细品读,很有一种刚烈阳刚之气质,很奥妙抒发了自己的壮怀。
虽然是宫体,但是不纤柔华美,反而蕴含着大气。

“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闇失落庐山。

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

此地二年留我住,目前一酌送君还。

相看渐老无过醉,聚散穷通总是闲。
” 唐 · 白居易《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 》

白居易贬谪到九江之后,虽然开始有一段不适应,但是很快,这里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吸引了他。
比如他爱上的庐山,天高天子远,仕途坎坷,但是其余有种山水闲适,他在这里结庐,享受着和北方不一样的四季景致。

比如这里的十仲春,河水才结冰,而山中的冬雪更是奇特,一晚上的冻云,粉饰了庐山的真面孔,早高下起雪来。

但这里的雪不一样,由于湿气大,最初降落下来时是雪子,古代叫作霰。
风飘细雪落如米,便是雪子打下来,像米粒一样,很是生动。
而这种雪子的声音比雨声更脆,比雪声轻快,那么这种声音,索索萧萧,可比雪花簌簌那种更有听觉感和力量感。

在窗外周详的雪子声里,白居易给朋友送行。

也谈了一下自己心情的寥落。
你回京青云直上,我就在这里清闲地享受这山林美景吧。

实际上白居易这种沉着的姿态,很快也就传到天子那里,这种荣辱淡然的状态,为他后来回京做高官,做了铺垫。

雪子如米,想想,也很贴切。
虽然雪花轻盈,但是还真没有多少比喻是写雪子的。

这是白居易的细致。

“寂寥堆积者,自为是高僧。

客远何人识,吟多冷病增。

松烟青透壁,雪气细吹灯。

犹赖师于我,依依非面朋。
”五代 · 贯休《鄂渚赠祥公》

贯休是唐末人,他生平云游四海,所居住的地方多是山林寺庙。
他本人魁梧勇猛,爱憎分明,有绘画的天才,以是虽然在山林,他的交往不乏王侯将相。
而且酷爱诗画的他也和许多人保持着良好的友情。

这首诗是他在楚地写给一个朋友的。

我是一个寂寞的人,靠着自己的修行,被人认为是高僧,当然我自己也承认。

只是我在这里,身居山林,并没有多少人认识我,而我喜好吟诗,也每每沉醉其间,多了风寒之病。

我在这里的山洞穴居,松树的青色渗透到枯冷的石壁上,从表面飘来的雪花雪气,摇荡着孤灯。

我感谢你对我的辅导和爱护,我和你的留恋之情,已经不是普通的朋友啊。

那么贯休这首诗的美,美在什么地方呢,最生动最让人有身临其境感的,便是,在荒凉寒冷的石壁山居里,那雪风飘进洞穴,一阵阵摇荡着灯火,显示着贯休修行生活的清寒艰巨。

看起来虽然有仙意,但是贯休便是在这样的苦寒下,修行的。
虽然以苦为乐,并能提炼出极致的美感,但是他为什么还要戴德朋友呢?

由于在这样的寂寞乃至病痛里,还是有人真正关心和关怀他。

尤其是一个朝代末期的出家人,他们有很多是不得已没有了社会的出路,寻求精神和生存的出路,但是作为人,对付人间的冷暖,还是有着切身的体会的,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和问询吧。

“水陆尽经由,地暄晴更和。

鸟声临水近,人影向桥多。

细雪倾残橘,轻冰脆立荷。

少为盐米计,听彻竹枝歌。
”宋周弼《石塘》

这是一首新奇的雪后诗。
这里的石塘该当是古代一个水陆交汇的码头,浙江也有,江西也有。
周弼中年后漫游东南各地,只是不知道他看到的是哪处水乡冬天的美景。

这是小雪初晴后的一片水域,舟船车马汇聚在此,十分热闹。

那鸟声不避开行人,在岸边的树上,而桥上熙熙攘攘。
这是冬天有水小镇的热闹。

而岸边还有雪的痕迹,下了一场小雪,细雪压在橘树枝干上,橘树上还有没有摘完或落尽的果实,白雪青叶红橘,显示这里的富庶。
而水边还有冰凌,让水中的枯荷更加薄弱,仿佛随时都会折断一样。

最美的却是年终将来时候这里的鼓噪热闹,如果你不为生存奔波,这里岸边到处是本地方言的歌舞,足以让你从白天听到晚上。

这里的细雪,点缀了年节前的热闹。
它们在橘树上,在岸边的枝头,不少不多,让人觉得年的风味。

整首诗仿佛是小型的清明上河图。

寒潮已到,你那里下雪了没有?无论大雪小雪,来,写一首关于雪的诗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